從晉城主城區出發,沿著陵沁路一級道路向東前行,僅10多分鐘,便到了丹河教育園區。放眼四望,曾經的荒山、田野、山村上,紅旗招展、車輛穿梭,“一切為了創業、一切為了宜居、一切為了孩子”的巨幅版面描繪了丹河新城的美好未來,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在這里一座新城正在崛起——丹河新城!丹河新城教育園區位于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區,是丹河新城的牽引性項目,這里,將打造共享共用的百年經典校園!這里,正成為晉城教育的新高地,文化的新坐標!這里,將為這座新城注入強大發展動力!
丹河新城教育園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約3000畝,建設投資68億。園區分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高中教育、基礎教育四個區塊,并建有行政服務中心、文體會議中心、圖書館、體育場、游泳館、酒店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入駐院校有山大研究生基地、太原科技大學研究生基地、太原科技大學晉城校區、晉城市委黨校、晉城職業技術學院、晉城中等專業學校、晉城一中(丹河校區)等10所院校,可容納師生4.7萬人。丹河新城教育園區將全面整合晉城市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高中教育資源,全力打造一流環境、一流設施、一流品質,對丹河新城開發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走進晉城一中丹河校區、澤州一中新校區建設施工現場,項目負責人陳亮介紹到,晉城一中丹河校區和澤州一中新校區項目已于2020年1月1日奠基開工,現在正在進行場地土方外運、臨時設施搭建等工作,預計2021年10月完工。目前,教育園區10所學校已全部開工,其他項目也都在加緊建設中。
多組團,共享經典名校
“做學校、做教育不是花錢的事,是做良心的事,是做責任擔當的事。周邊所有建設必須為園區讓路,在可預見時期內不留遺憾,打造百年經典校園。”張志川書記在丹河新城教育園區規劃會議上說到。
教育是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教育越優質,城市發展的底氣就越足,步伐就越穩。丹河新城教育園區以“立足丹河、面向晉城、服務兩省”為定位,北部是高等教育組團,西南部是高中組團,南部是職業教育組團,中部是共享組團。按照實際教學的使用功能,劃分為獨立教學區、核心共享區和學生宿舍區等部分,突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中等教育開放功能共享,通過打破校際壁壘,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丹河新城教育園區的規劃展板前,項目管理組負責人張海濤說:“教育園區里面最大的亮點是共享組團,包括體育館、體育場、國際會議中心、行政辦公樓等一系列公共服務設施。這些設施不僅對咱們所有的學校共享共用,也對社會開放,整體的建筑風格,是按照百年經典校園打造的新中式風格,充分體現了晉城地方傳統的建筑風格,特別大氣雅致經典。”
樹一流,打造文化坐標
城市要有靈氣,不能只有房子,更要有文化。張志川書記指出,“建設丹河新城教育園區,對支撐晉城市‘一體兩翼’協同發展,推進丹河新城建設、壯大晉城市文化教育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丹河新城教育園區堅持“建設國內一流、百年經典校園”理念,充分挖掘山西地域元素符號精髓,實現現代本土、多元融合的地域建筑風格,細節功能設置更加科學完善,各類要素布局更加優化,打造了校區“開放共享、生態人文、山水相連”的獨特文化氛圍。
丹河新城規劃建有高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小學2所、幼兒園14所。園區形成從幼兒教育到大學教育的完整教育體系,實現質量、規模、效益協調發展。
市教育局丹河新城教育園區項目負責人介紹道,凡是在丹河新城購房落戶的,其子女或孫子女都可以享受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15年的全免費政策,以及相應的優質高中分配指標。
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所形成的資源共享,所釋放的教育氣息、文化元素,將極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文化內涵,特色人文校園將更加閃亮。
提氣質,馥郁書香晉城
丹河新城教育園區是丹河新城的牽引性項目。教育園區的建設,將為丹河新城的發展注入強大內生動力,增添文化氣質。
晉城市丹河新城教育園區是晉城市“一體兩翼、協同發展”城市空間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與丹河新城高端康養區、商務會展區、高鐵商務區、行政商務區、濱水文化區、雙創產業區、歷史文化區、都市生活區融為一體,是山西省環境一流、設施一流、品質一流的多元化綜合教育園區。
丹河集團總規劃師、規劃戰略發展部部長丁鵬說,丹河新城教育園區交通區位優勢突出,周邊緊鄰晉焦、晉濟、晉新高速,與太焦高鐵晉城站、晉城民航機場、柳泉通用機場相毗鄰,是晉城深度融入中原的前沿“跳板”,進一步鞏固壯大了教育優勢,打造了教育產業新高地,展示了新時代山西門戶城市形象。
“每一天,這里都在發生變化,我們正在加班加點趕工期,爭取讓丹河新城教育園區在2022年基本建成。”在太原科技大學晉城校區共享項目工地施工的中鐵三局工作人員尹鵬,看著如火如荼的建設工地感嘆道:“可以預見,幾年內這里將成為一個功能齊全的新型教育園區。”
未來,丹河新城教育園區將是一個共享共用的百年經典校園,山水呼應的花園式綠色生態校園,具有文化底蘊的特色人文校園,結構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宜學宜居校園,高標準、高品質的創新智慧校園。
這里,未來可期!(徐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