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晉城市城區開發區街道以社區平安法治陣地建設為抓手,堅持合力共建、資源共享、法治惠民的原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配備和完善法治文化設施,實現了法治文化陣地全覆蓋。
創新載體,構建“廣場式”法治文化陣地。依托現有公園、廣場等,運用名言警句、法規政策、治安防范警示、法律小故事等多種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造融合式文化陣地,將法治融入市民日常休閑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法治文化。高標準建成東呂匠法治文化廣場,為開展法治文化示范點和法治文化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融合推動,打造“便民式”法治文化陣地。因地制宜,重點立足于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立法治村民學校和法治宣傳欄,確保每一個社區都有法治文化陣地,讓法律真正走進百姓生活。通過改造利用,增添法治內容,形成了一批法治文化陣地,如東呂匠、郝匠、耿窯社區建設了法治文化廣場,二圣頭、東謝匠社區建設了法治長廊,南田石、東田石社區建設了法治文化墻,金匠社區建設了法治文化大院,茶元社區建設了法治夜校。
務求實效,建設“實用式”法治文化陣地。著眼實際,機關走廊精心制作全長近20米,共21塊展板的法治文化墻,文化墻涵蓋“社會治理”“全面依法治國總體布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等宣傳專欄,營造了濃厚的學法、守法、尊法、用法氛圍。同時,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首創“老牛金牌調解室”,為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為有效化解轄區內矛盾糾紛奠定了堅實基礎。(李希 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