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剛過,五月的風吹過漫山的松翠,藍天白云下,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蜿蜒起伏。
駐村第一書記郭高鑫步行在村里,查看松廟驛站的建設進度,“疫情延誤的工期得盡快補回來,趕在暑期迎接游客的到來。”
整村脫貧、集體收入破零、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兩年多來,陵川縣古郊鄉松廟村實現了從“后進村”到“先進村”的轉變。但郭高鑫對此并不滿足。他說,這只是第一步,當前要做的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真正讓老百姓從大山里找出一條“生態致富”路。
黨建引領,“后進村”變“先進村”
“村邊的墻繪是北京畫院的藝術家設計的。村中心的土地平整好之后,將整體吊裝木質民宿,部分老百姓家里的舊民居會改造成精品民宿……”郭高鑫邊走邊向記者介紹。
郭高鑫自己也沒想到,有一天他會對這個村子的人、事、物,熟悉了解到如此地步。
松廟村曾是古郊鄉的“后進村”,全村共有138戶347人,其中貧困戶79戶187人,貧困發生率近60%。2017年7月,31歲的市委黨校干部郭高鑫主動找到學校,表達想要參與扶貧工作的意愿。同年12月,郭高鑫從上一任第一書記手中接過了扶貧接力棒。從此,這個身材瘦弱、謙虛踏實的年輕小伙兒進入了村民們的視野。
“到任后,我抓的第一件事就是黨建。”郭高鑫說。當時村里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支村兩委班子,他積極發揮市委黨校黨建幫扶優勢,協調單位優秀教師到村講授黨課,并組織村黨員干部到黨校參加培訓,拓寬眼界,提升政治素質。在他的努力下,村兩委班子推行黨員干部聯戶制,黨員通過走訪入戶的方式,向村民宣傳黨的最新政策,在拉家常、談事情中傾聽村民訴求,力所能及幫助村民尤其是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
先后幫助21戶64人落實易地搬遷扶貧政策、10戶11人33人次享受到國家雨露計劃扶持政策、近百余人實現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29戶申報“五位一體”金融扶貧項目、幫助6戶協調解決3年免息貸款、29戶低保戶及2戶五保戶享受國家社會保障兜底政策,貧困戶生活得到了改善。
僅靠政策扶持不是長久之計,產業扶貧才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郭高鑫結合村里實際,協助村委制定實施了脫貧計劃:發揮中藥材產業優勢,確定了連翹和黃芩兩個脫貧產業。目前,種植連翹505畝、黃芩180余畝,貧困戶家家都參與,戶戶有增收。此外,他還積極籌集資金,為貧困戶免費提供蜂箱,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擴大養蜂規模。“兩年前我只養了五箱蜂,今年我養了27箱,大概能產200余斤,掙一萬多塊錢呢。”貧困戶王保昌樂呵呵地說。
村子變美,喚起全村百姓新希望
今年1月17日,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特別節目——“唱得幸福落滿坡”欄目組走進松廟村錄制節目,除了有郭高鑫等3位第一書記講述各自的扶貧故事,還有《幸福小康》《連翹花》等寓意吉祥的文藝節目精彩上演,博得了村民們的陣陣喝彩。“我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村子變好變美,我們的幸福感也就越來越強!”80多歲的村民王金富老人高興地說,言語中有驚喜有希望。
去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全市轟轟烈烈地展開。在郭高鑫的帶領下,松廟村抓住這次機會,充分發揮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用,以村民為主體,通過投工投勞、按工計酬、參與監管等方式,動員全民力量參與村莊建設,共同維護整治成果,帶動了本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收,實現了“一舉多得”。村民蘇保勝說:“我們村搞環境整治的時候,村里不分男女大小,中午不休息,下著雨也接著干,一起努力把松廟變得更美。”全村共拆除危舊房屋29座、畜禽圈舍17個,破舊廁所29座,粉刷墻壁6200平方米,清理河道1700米。
這兩年,在郭高鑫的幫助下,支村“兩委”協調各方資金,先后投資40余萬元完成街道硬化1萬余平方米、投資20余萬元完成100米河道整修、投資15余萬元完成文化活動廣場和文化舞臺建設、投資9萬元對村支部陣地進行升級改造、籌資40余萬元修建了綜合服務樓、籌資60余萬元完成整村污水管網鋪設工程。
村容村貌的改善,喚起了全村群眾新的希望。而郭高鑫看到的,卻不止這一點:“趁此機會,把村里的閑置宅基地一并解決了。”
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郭高鑫帶領支村兩委和群眾代表商量,將村里的殘墻斷壁和陳年垃圾全部清運出去,對村集體和個人的閑置基地流轉給村集體共同開發。“我們挨個兒和村里的老人談心,一共收回閑置住房60余間,近4000余平米。”郭高鑫說,這些閑置宅基地統一收歸村集體,未來將同社會資本合作成立公司發展民宿,收益70%歸于老百姓,30%留于村集體開支,讓全村村民發家致富奔小康。
科學規劃,打造太行山研學基地
“我們村很美,夏天最高氣溫只有26度,大家有機會一定都來看看!”剛當上第一書記時,郭高鑫逢人便說。這份“美”怎么轉化為“金山銀山”,他一直在思考。
松廟村位于棋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王莽嶺國家地質公園中間,緊靠太行第一山國有林場,生態環境優勢得天獨厚,但長期以來受制于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后,始終“養在深閨人未識”。雖然村里引進了陵川南太行生態旅游服務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松奇山小鎮”目前已經開始營業,但郭高鑫始終覺得:“這么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行,村里需要整體規劃。”
機會很快就來了。2019年,陵川縣在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推進中,搶抓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段全面開工建設的歷史機遇,推動集中連片貧困鄉村的整體提升,提出了驛站進農村的理念。
松廟驛站位列其中。縣里聘請中國鄉建院頂級團隊,按照“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共建、多業融合、整體提升、分步實施的思路,從特色產業布局、村莊風貌管控、特色景觀打造、基礎設施配套、鄉村環境整治等方面,高水平、高標準編制了《松廟村鞏固提升脫貧成果規劃》《松廟村整體改造規劃》,明確提出“太行山研學基地”發展定位,以展示鄉村風貌、還原鄉村特色、留住鄉村記憶為目標,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松廟村緊緊抓住這一政策機遇,與風景道投資方合作建設公路驛站,以改造29戶“空心房”為突破,通過“集體回購+土地銀行”的方式,與農戶簽訂協議,新建避暑休閑度假區,并委托專業團隊運營。 “最近我們正在趕工期、補進度,爭取在今年暑期運營迎客。”郭高鑫告訴記者,村里發展好了,會吸引更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村,就近上班或者自辦特色民宿,讓他們守著家就能賺上錢。
兩年多來,松廟村一天天發生的變化有目共睹,村民們也深深喜歡上了這個踏實肯干的年輕人。而郭高鑫也在這片大山里,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書寫了自己的無悔青春。(記者閆妮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