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晉城 > 正文

張勇勇與琺華的故事

來源:太行日報編輯:郭晨霞發布時間:2020-06-22 11:31:40

  這是他此生難忘的一次耀世時刻: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世界文化技藝(龍子湖)交流中心成立儀式上,“傳承與創新——琺華技藝復興成果發布”舉行,一件件精美的琺華藝術品揭開神秘面紗,向世界宣告中國琺華正式從晉城走向世界,充分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從農村的窮小子到攻克難關再造琺華器成功,他成為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新一代工匠。

  他是張勇勇。他說:“只要有夢,我定會勇往直前。”

  “我要重新復燒琺華器”

  皮膚黝黑,頭發卷曲,面龐冷峻但稍有些羞澀,張勇勇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漢子,韌勁兒十足。

  作為一個只讀了一年的初中生、一個文物收藏愛好者、一個專業雜項鑒定專家,張勇勇初識琺華源于北京古玩市場的一次偶遇。在一個攤位上,他看到了一尊造型奇特,色彩靚麗溫潤的菩薩站像。菩薩面龐圓潤,身形高挑飄逸。特別是全身的釉色艷而不浮,厚而晶潤,寶氣滿盈,熠熠生輝。攤主說,那是琺華器!

  琺華?它為什么如此神秘而勾人心魄?如此驚艷而令人神往?與“唐三彩”齊名的琺華是一種低溫釉陶瓷,由琉璃演變而來,具有獨特的山西地區風格和特殊的裝飾效果,色澤透明,歷久彌新。據民國時期著名收藏鑒賞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書記載:“由于琺華質釉的情形與元代的瓷器物相近,故人們多認為它是始自元代。明代琺華的用途較為廣泛,故琺華在釉質等一切方面都要比元代進步。清初中國民間尚有制造琺華的,雍正以后則停止制造。”可以說,在當今世界,能一睹其芳容的少之又少,只能從國內外少數博物館看到極少的真品,在民間幾乎絕跡。

  張勇勇想,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曾經造出過這個寶器,那么我為什么做不出來?我的老家就是盛產琉璃的地方啊。“我要重走古人路,我要復燒琺華器。”

  2009年,張勇勇回到老家高平,開始了自己的潛心專研和籌備復燒。他走訪了南太行所能打探到的所有琉璃匠人,走訪了古都洛陽周邊市縣唐三彩的生產廠家和作坊,對如何塑胎、胎料配比以及造像技法都究根問底。

  在雜項古玩鑒賞能力方面,他雖然相當有功力,但在親手塑胎上,他純粹是一個“小白”,更別談什么釉色配制了。但他就是要“闖”:為了籌建謀劃一個小小的團隊,他夜半三更穿山越嶺,淌河過橋,軟磨硬纏招到了幾位師傅,把他們領到了自己親手搭建的簡易工棚里。

  經過多年的籌備和基礎打磨,高平市朝元晉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終于掛牌,院子里堆滿了各種矸石,一個簡易棚子里安裝了簡單的設備,五六個渾身灰土的漢子,忙忙碌碌干開了。

  “致力于創造當代琺華的新高度”

  琺華斷燒已久,釉色配方失傳。相比于瓷器,琺華的釉色則要復雜的多,色類多達數十種,晶瑩剔透,潤澤瓷實,界色間過渡圓融,柔和凝重,剛而有度,僅在視覺追求上已達到至高無上的超越。

  但復燒過程中,現代配色的稀有金屬含量已經可以精細到纖毫不差的程度,按照教科書量化配比來講,色可以調配出來,但卻始終達不到超凡絕類的效果,寶石之藍,翡翠之綠,金箔之黃,紫晶之紫,始終沒有出來。

  張勇勇的頭“炸了”,天下難道還有這么難的事嗎?復雜的工藝,除了現有古文物殘片的參考,老祖先似乎沒有留下任何可傳承的只言片語。

  看著那一堆堆試驗失敗的五光十色的陶片,張勇勇放棄了急于求成走捷徑的做法,從最基色開始,一次一次配釉,一次一次記錄,一次一次釉燒,一次一次比對。原色、水色、干色,燒制后的色變、釉變以及光潔度和流變,開爐的扎片聲叮當作響,芝麻開片稠密而清晰。市場上的消息也不斷傳來,全國研究復燒的人大有人在,他也曾看過幾件,但是都無法撼動古人釉色的神異之光,大家普遍的反應是釉色淺浮,器形單薄。

  直到2017年5月,張勇勇的釉色基本調制成功,復燒琺華終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釉色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但還有三大關口必須突破:琺華器的架構設計及造像術如何解決?復雜的裝飾和上釉如何推進?入窯燒制溫度如何把控?

  陶胎必須手工做,坯成之后陰干、描圖、刻陰紋,然后采用壁畫技法的瀝粉工藝勾勒流暢自然的凸線輪廓,以形成不同釉色的分隔界限,才可進行第一次燒制。素胎燒成之后,再按不同區塊涂各色彩釉,再陰干,直至裝窯開燒。而一旦釉燒不勻或釉流跨界以及立像變形開裂,張勇勇不停地往北京、太原、鄭州、洛陽的中央美院、清華美院、太原理工美院等研究機構跑:專業造像的大師和研究人員不分白天和黑夜開始立像架構的支撐試驗;專業陶瓷琉璃和琺華歷史美學的專家學者,一頭鉆進歷朝歷代的典籍里探尋著各朝代古跡的美學特征,完美準確地刻畫出其當時的風韻和格調;專業宗教研究學者參與全程研究和監制,絕不允許在以訛傳訛的簡單定義里犯基礎性的錯誤。承重問題解決了,懸空架構解決了,鏤空深雕技術解決了,歷史上從不曾有過的高難度造像技術相繼誕生。

  “我們不僅要復燒琺華斷代的300多年,我們更致力于創造當代琺華的新高度、新境界。”張勇勇說。

  琺華工藝成功復原并走向世界

  在位于高平市東城辦秦莊嶺村的琺華器展廳,一尊“文殊菩薩乘青獅”的琺華塑像耀眼奪目,高大威猛,神韻超凡。七種彩釉寶石般地如夢如幻,重達五百多斤的坐騎獅子四足鏤空支撐且為內空造法,完全靠立像的四腿承載。文殊菩薩腳踏懸空蓮花端莊慈祥,全部凈高達到近兩米。這在大型塑像中是非常罕見的,完全超越了古琺華造像技藝的最高境界。

  這件琺華器,不僅創造了北方琺華的奇跡,而且成為了中國琺華文化里程碑式的標志。它不僅僅是高平人的驕傲,是晉城和山西的驕傲,更是目前中國琺華史上的一個絕無僅有的例子。

  經過近十年的苦心鉆研,張勇勇參展2017年第三屆山西文博會,參賽的“琺華文殊菩薩像”一時成為媒體和觀展人的熱詞,榮獲“神工杯”工藝美術精品銀獎。

  2018年5月,高平海峽兩岸炎帝節琺華展出時,國內外游客贊不絕口,連聲稱奇;2018年10月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五屆年會上,張勇勇帶去參展的琺華工藝品被當做國禮贈送給了與會各國政要,受到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贊揚。論壇閉幕后,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專程給朝元晉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來感謝信:“貴單位所創作的琺華牡丹瓔珞紋梅瓶,因其典雅的氣度,精湛的工藝,傳達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獲得了與會各國政要的一致贊許。”

  2019年,在第四屆山西省文博會晉城展區,省委書記樓陽生高度稱贊琺華作品《琺華蓮池鴛鴦紋罐》,他高興地說:山西三寶,琺華器真棒!并提出要把以琺華器為首的“山西三寶”推向國際。

  同年,在安徽蚌埠舉行的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中外文化交流高級別會議上,“傳承與創新——琺華技藝復興成果發布”成功舉行,標志著失傳近300年的琺華釉燒制工藝成功復原并開始走向世界。各大媒體迅速將消息傳遍了世界各地。

  今年以來,晉城市、高平市和朝元晉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記樓陽生提出的“把山西三寶推向國際”的指示精神,高標準建設山西琺華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琺華藝術研究院、琺華技藝傳習所、琺華藝術館。

  張勇勇的夢,越來越豐滿了,但他不會滿足于當下,他說:世界本來是美好的,我愿畢生耕耘,把自己奉獻出去!

  不畏浮云遮望眼,但使華彩耀人間。對張勇勇而言,復燒琺華,耀世重光,這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使命。(郭馬軍 謝曉前 郭雁南)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五月丁香伊人青青草原网 | 正在播放国产厕所尿视频 |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