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生豬,黃色的黃梨,紅色的富硒紅薯,黑色的香菇,彩色的潞綢……步入高平電子商務特產展廳,人們無不為色彩斑斕的農產品及加工產品打動。近年來,高平市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做“特”做“優”,精心打造“五彩農業”,蹚出了一條農業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新路子,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動了農民增收。
穩產保供,打造生豬“白色”產業鏈。加快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以凱永養殖為龍頭,建設生豬養殖循環產業園、凱永40萬頭生豬擴繁、中加聯合育種等一體化項目,占領行業制高點,加強對中小養殖戶的幫帶服務,盡快恢復生豬產能,確保2020年全市生豬出欄達到70萬頭以上。提升生豬屠宰產能,努力構建“飼料加工—核心育種—種豬繁育—生豬育肥—生豬屠宰—豬血加工—豬皮加工—有機肥原料生產(無害化處理中心)—有機肥加工”生豬產業鏈條,擦亮了以“白豬”為代表的“白”顏色品牌。目前,總投資2.9億元的生豬屠宰項目正加快推進,將于10月竣工投產,建成后年可屠宰加工生豬100萬頭以上,并帶動運輸、糧食、倉儲、畜禽產品流通等關聯產業的發展。
提標擴面,打造黃梨“黃色”產業鏈。充分發揮高平大黃梨“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優勢,實施農耕文化園黃梨特色產業集群、山河里幸福果園、廈普賽爾2萬噸黃梨飲料加工、九康黃梨酥等項目,努力打造“品種選育—標準化種植—黃梨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休閑觀光”的黃梨產業鏈,擦亮以“黃梨”為代表的“黃”顏色品牌。今年以來,前和農工商有限公司積極帶動,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黃梨種植專業合作社5個,全年將改造種植黃梨3萬畝,已完成2.1萬余畝。
以“硒”為貴,打造富硒紅著“紅色”產業鏈。探索發展富硒功能農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依托“一院兩站”技術支撐,重點實施農耕文化園甘薯標準化種植加工項目,強龍頭、聯農戶、擴規模,構建“兩核、三片區”的空間布局,即“石末鄉、河西鎮”2個核心區,“北詩鎮、原村鄉、米山鎮”3個片區,年內富硒紅薯產業規模達3萬畝,擦亮了以“紅薯”為代表的“紅”顏色品牌。在本月“晉城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節”上,高平市晉寶綠珍推出的“薯九妹”酸辣紅薯粉、有機紅薯粉條等成為備受歡迎的“網紅產品”,短短兩小時內成交6210單,營業額達25萬元。
提質增放,打造菌類“黑色”產業鏈。積極引導蔬菜產業向高端精致農業發展,著力提檔升級,繼續加強產銷對接信息平合建設,努力打造全國夏秋蔬菜優勢生產區。以金田農業智能化香菇種植技術為牽引,大力發展香菇種植和加工產業,擦亮了以“香菇”為代表的“黑”顏色品牌。去年以來,高平把種植香菇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產業,帶動了東靳寨村、野溝村等3個貧困村的產業發展,90戶273名貧困群眾實現了脫貧。
融合發展,打造絲綢深加工“彩色”產業鏈。潞綢“御供明清五百年”,是中國北方絲綢的代表,2014年潞綢手工織造技藝入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吉利爾潞綢集團是潞綢織造技藝唯一的傳承單位。吉利爾潞綢挖掘北方“送婚被”等特色文化,推出真絲印染、提花、手繡等系列新娘被等拳頭產品,逐步打開了高端定制市場,擦亮了以“多彩絲綢”為代表的“彩”顏色品牌。今年以來,吉利爾潞綢立足產業園區,吸引相關企業聚集打造“農、工、文、旅”一體的潞綢特色小鎮。在“晉城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節”上,價值20多萬的潞綢手繡新娘被被“秒殺”,成為全場最大的亮點之一。(邵虹 馮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