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晉城訊 愚公故里在陽城。千載之前,北山愚公以“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的堅定信念畢力平險、移山開路,明清時期,陽城商幫歷經艱辛、排除萬難,而后東出太行、直達中原,戰爭年代,獲澤兒女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前仆后繼、浴血奮戰,從古到今,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早已根植在每一個陽城人的靈魂中,融入到血脈里。走進新時代,全縣廣大黨員干部接續傳承和踐行著愚公精神,奮斗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金光大道上。
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敢”字打頭、打開大開。面對資源詛咒,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陽城縣委在全年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了“四輪驅動、兩路并進、四箭齊發、五城同建”的發展思路,祭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陽城開放”的關鍵絕招,“解放思想、對標一流、敢干干成”成為擔當作為的風向標。圍繞文旅、金融、農產品加工等十二大產業,組建百人團隊,勾勒招商圖譜,出臺獎勵辦法,縣委組織部序時啟動宣傳引導、專題培訓、掛職歷練、干部激勵、人才保障、專項考核六項行動,厲兵秣馬整裝出發,緊鑼密鼓扎實推進,突出轉型為主、基礎為重、民生為先、三農為要,敢于亮劍出擊,敢于“虎口奪食”,敢于拼盡全力,東招上海“東方龍”,西引重慶“豬八戒”,長城內外旌旗招展,大江南北遍地開花。投資總額達18.3億元的新建綜合物流園區等8個重大本土項目集中推介,山西文旅集團與陽城兩項重大合作協議順利簽約,演禮鄉旱地西紅柿產業園等5個農產品加工項目加速推進,來自山東的大富豪陶瓷項目正式點火。敢想敢干、敢闖敢試,為陽城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煥發出新生機。
以精準扶貧兜底線,“實”字當關、確保成色。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鎖口收邊”、查漏補缺的關鍵階段,更需要拿出“繡花功夫”精雕細琢,全縣黨員干部緊盯五大推進機制、五類重點人口、各類問題整改、各項重點工作,在補齊短板上持久發力,在減貧防貧上開動腦筋,在較真碰硬上毫不含糊,抓產業、補工時、趕進度,堅決落實一企包一村、光伏扶貧、扶貧愛心超市、扶貧車間等有力舉措,不斷鞏固脫貧成果,提高成色質量。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五天四夜”工作制度,規范陣地建設,建強戰斗堡壘,發揮先鋒作用,增強服務效能,讓鮮紅的黨旗在扶貧一線高高飄揚。陽城縣認真貫徹省委組織部下發的《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實施辦法》,第一時間挑選89名精兵強將到崗赴任,并及時組建了“工作專班”和“巡回指導專班”,為選派干部提供高水平全方位指導幫助,三級聯動發力,壓緊壓實責任,預防返貧風險,確保同步小康。砥礪前行、接續奮斗,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真實寫照。
以工程項目為依托,“成”字為本、改善民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出行方便,更是一件造福眾人、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多年來,陽城縣按照“率先發展、走在前列”總要求,持續實施“田園城市、美麗鄉村、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發展戰略,大刀闊斧建項目,嚴格標準抓驗收,堅持做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享得到的民生實事。第五屆農博會上,5.3億元大單、溫氏40萬頭生豬一體化養殖項目花落陽城,縣長史小林親自牽頭成立加快推進溫氏項目領導小組,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各項審批手續并開工建設,多方補貼、技術可靠、收益穩定、環保不愁,“公司+家庭農場”合作模式深入人心,廣大群眾紛紛批地建場、領“苗”投產,實現了自己給自己打工,家門口就業,不出村致富,一排排整齊的豬場依山而建,一顆顆幸福的果實結在心田,溫氏項目隨即升級到60萬頭,總投資也達到8億元。今年以來,陽城縣著重落實“四館一院”等20個重大項目和“一城七鎮”集中供熱等20件民生實事,黨員干部履職盡責、真抓實干、擔當奉獻,以奮斗詮釋初心、用行動惠及民生。
高質量轉型發展是一條蜿蜒曲折的“趕考路”,一條艱苦奮斗的“創業路”,一條群眾期盼的“筑夢路”,全縣黨員干部大力弘揚愚公精神,乘勢而上久久為功,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在全省、全市率先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來!(陳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