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段——東岸上村路段。 (資料照片)
革故鼎新辟錦途,鄉村舊貌換新顏。在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建設過程中,晉城陵川縣委、縣政府以新思維統籌推進道路及沿線村莊建設,以深化改革持續激發鄉村建設活力,以新機制破解建設過程中的難點、痛點,
統籌推進 讓沿線村莊美起來富起來
近年來,陵川縣認真貫徹省市決策部署,主動作為,積極行動,緊緊圍繞發展全域旅游,把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列為“一號工程”來抓,有效帶動了沿線村莊建設和鄉村振興。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段沿線主要涉及4個鄉鎮25個行政村,以及王莽嶺、棋子山、黃圍山、鳳凰歡樂谷、武家灣等主要景區。在風景道建設過程中,陵川縣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摒棄慣性思考、思維定勢和守城心態,變單一的道路建設為路村共建、景村相融,從簡單的環境整治到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村容村貌等統籌發力,全力鋪開了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建設。
王莽嶺景區是太行旅游板塊和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的重要景區。在風景道建設的同時,陵川縣統籌推進王莽嶺景區整治提升工程,對錫崖溝、東廟華、馬武寨、營盤、汲好水、昆山等周邊10余個村莊的鄉村旅游產業進行了規范,進一步提升了鄉村旅游產業經營管理水平,使1000多戶近4000名群眾從中受益。
沿線的棋子山國家森林公園,景色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負氧離子含量高。陵川縣借助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建設的有利契機,實施了棋子山國家森林公園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建設了1500多平方米的自然生態教育中心和4500多平方米的森林科普示范園,新建改建了近10公里森林康養步道,為風景道沿線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森林科普、森林游憩和森林康養服務。
古郊鄉松廟村以太行山水為背景,發展起了高端民宿產業;古郊村以鄉土人家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為依托,經營起了連翹茶園;馬圈村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建起了96畝無刺花椒采摘園。六泉鄉趙辿村結合周邊村莊種植蔬菜的傳統,利用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穿村而過的優勢,建起了農產品交易市場;黃虎掌、黃松背正利用自身中藥材種植獨特地理氣候條件,建設保持傳統風貌、符合中醫藥文化、具備現代醫療技術、專業團隊為支撐的中醫藥養生基地。
如今,陵川縣以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為軸線,以沿線特色村莊為節點,以主要旅游景區景點為帶動,通過旅游項目建設、旅游產品設計、旅游產業融合、美麗鄉村建設,已經培育了六泉鄉中藥材、奪火鄉食用菌等一批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完成了以道地中藥材、綠色蔬菜、特色經濟作物為主的萬畝大地景觀種植項目,并啟動了15個村的庭院經濟試點,鋪開了浙水村高端民宿、松廟村康體休閑等驛站進農村項目建設,“無門票的風景區、無排放的產業區、不離鄉離土的就業區、享綠水青山的康養休閑區”的“四區”格局已經初具雛形,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正在從“旅游公路”變身“公路旅游”、從鄉村道路變身“經濟走廊”。
深化改革 讓農村閑置的資源活起來
夏風暖暖吹過漫山的松翠,藍天白云下,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蜿蜒起伏。這幾天,在風景道沿線的陵川縣六泉鄉浙水村,精心打造的古鎮浙水驛站正緊張建設著。
浙水村是一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溝通上黨和豫北之間商貿交流的陽馬古道位于村內,并有17個保留比較完整的明清古院落。“隨著外出的人越來越多,村里不少古院落開始閑置,甚至坍塌,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嚴重影響浙水村的村容村貌和對外形象。”浙水村黨支部書記靳慧永介紹,2019年,浙水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使全村1065名群眾成了合作社的股份持有者,不僅有效盤活了村內29處農房和200余畝土地,還借助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建設的契機,建起了古鎮浙水驛站,并在原來古院落的基礎上修繕發展起2600多平方米的中高端民宿,經營起了連翹茶園、采摘園、游泳館和水上樂園等集體經營性產業項目,讓昔日的古村落重新
浙水村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是陵川縣激發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集體經濟建設活力的縮影。在推進風景道沿線村莊建設的過程中,該縣以浙水、松廟等35個試點村為帶動,積極引導風景道沿線有經營性資產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股份經濟合作社將未承包到戶的村級集體所有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和集體資金以股權的形式量化到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構建起了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我們利用村里的閑置房屋改建民宿,僅僅一個月時間,游客接待量就達到六七百人,收入一下子就從零破了萬。”陵川縣六泉鄉小翻底村黨支部書記張發興說,2019年,小翻底村依托村內秀美的生態環境和涼爽的氣候資源,以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協調解決了產業發展過程中建設用地、土地流轉、閑置房屋使用等問題,引導村民群眾改造利用自家宅基地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接待,不僅有效帶動了村民脫貧增收,也讓小翻底村成為夏季避暑游的一張靚麗名片。
目前,陵川縣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通過采取收購、入股、租賃等形式,已盤活農村土地、林地、房屋等閑置資源6萬平方米,開發休閑觀光、康體養生、鄉村旅游等新產業。
創新機制 破解村莊建設資金不足問題
為了進一步推進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建設,破解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資金不足和融資難題,陵川縣專門組建了田園農業投資有限公司,采取多種形式,為村莊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陵川縣田園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是該縣新成立的一家國有企業,具體是把扶貧資金、全域旅游扶持資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閑散資金統籌裝進公司,通過市場運作、集體參股、群眾入股等方式,發揮資金四兩拔千斤的作用,最終實現公司收益增加、村集體收入增加、百姓受益的三贏目標。”陵川縣副縣長兼陵川縣田園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尹小強說,陵川縣田園農業投資有限公司還專門成立了太行一號風景道美麗鄉村·百里畫廊有限公司,專門服務風景道沿線村莊建設。目前,在農投公司的運作下,已經為沿線村莊解決大部分建設資金,并成功撬動社會資本投資鄉村開發建設。
“我們的康養松廟驛站從今年5月開工建設至今,已經建成4個高端民宿,改造特色農家樂接待10戶,發展荒山荒地中藥材種植500余畝、庭院經濟種植2800株,精品小木屋、生態餐廳、精品木屋等建設項目已經初具雛形,預計8月份可以投入試運行。”古郊鄉松廟村第一書記郭高鑫說,驛站建設之所以能夠快速的推進,并在短時間內投入運營,是縣農投公司專班專人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并進行金融創新、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強力推動的結果。
松廟村曾是一個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收入很低的貧困山村。2019年,松廟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將50余戶近2萬平方米破舊農房和閑置宅基地統一回收到了村集體。今年,隨著驛站進農村項目在松廟的實施,陵川縣成立了山西松廟休閑觀光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注資占股75%,松廟村利用收回的集體資產入股25%,不僅盤活了村里的土地、林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閑置資源,也解決了驛站建設中的資金難題。與此同時,在康養松廟驛站建設過程中,還聘請了北京首開國寰專業團隊對驛站的經營管理進行了托管,積極對接社會資本投資并參與到鄉村休閑避暑業開發,預計通過兩至三年的運營,松廟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穩定在15萬元以上,吸納務工人員平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
在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建設過程中,陵川縣以田園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為帶動,以浙水、松廟2個村為試點,按照“縣農投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接社會資本”的模式,采取農投公司以資金入股、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以土地房屋等資源入股的方式,分別成立了陵川縣大美浙水旅游發展、山西松廟休閑觀光股份有限公司,并聘請北京首開國寰管理服務公司對沿線驛站進行第三方運營管理,不僅系統搭建起了農村投融資、綜合合作組織、資金資源統籌、金融服務支持“四大平臺”,形成上聯社會資本,下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模式,還進一步放大了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構建起了以村社集體為核心,生產、供銷和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性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