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澤州縣周村鎮下町村的山林中,孕育著一家小有名氣的農業合作社——晉城市旭勝綠色養殖專業合作社,其生產的玨山雞蛋、旭勝鮮品雞蛋,不僅深受晉城老百姓喜愛,還遠銷北京、鄭州、西安等各大城市。如此多的客戶近悅遠來,其中有什么秘密呢?帶著好奇,日前,記者來到了旭勝綠色養殖專業合作社,見到了合作社的當家人張國勝。
養雞“啄”開致富門
張國勝帶記者來到了他的“雞蛋工廠”。三伏天里驕陽似火,酷熱難耐,可一走進雞舍,記者立馬感覺清涼了許多,仿佛置身于空調房中。
雞舍長100余米,雞籠共有四層,依次排開。到了喂食時間,飼料源源不斷地送到飼料槽里;按下收蛋開關,大大小小的雞蛋由傳送帶運往收集處;糞污處理及時,空氣中聞不到異味。
“雞舍的溫度和濕度由電腦控制,體感溫度恒定在22—24攝氏度,還有水簾、排風系統24小時運轉。”技術員范宇航介紹。
雞舍從投料到清理糞便,全程采用機械化設備。“在這種‘五星級酒店式’的環境里,蛋雞不受外界天氣、環境影響,大大提高了產蛋率。”聊起養雞心得,張國勝打開了話匣子,“好山好水養好雞,我們給雞喂的是300米以下的深井水和經過科學配比的飼料,所以它們下的蛋自然是營養豐富且無公害的好雞蛋。”張國勝介紹,每年慕名前來購買雞蛋的人只多不少,回頭客也越來越多,所以雞蛋一直供不應求。
“其實,我這個‘雞司令’是半路出家。”張國勝出身貧寒,18歲那年,家里東拼西湊了700元錢,送他去太原學機電維修。學有所成后,他回到家鄉,在周村、北留、犁川一帶搞起了家電維修,在十里八村小有名氣。
“干了十幾年,后來家電的價格不斷下降,搞維修并不賺錢。窮則思變,我就琢磨找另一個致富商機。”該怎樣謀一個好“錢”景呢?思前想后,張國勝決定借錢養雞,那年他32歲。
“2000年2000只雞起步,到了2020年達到20萬只,整整翻了100倍。那會兒根本想不到會有今天的規模。”張國勝感慨地說。
致富不忘鄉鄰
一家富不是真的富,大家富了才算富。2007年,張國勝注冊成立了旭勝綠色養殖專業合作社,免費為周邊養雞戶提供養殖技術和培訓,幫助他們尋找銷售渠道。憑著良好的信譽和穩定的經濟效益,周邊廣大養雞戶紛紛加入合作社。
“既然成立了合作社,就得把它搞好。”這是張國勝的初心。當時,我市蛋雞養殖業還沒有真正走上企業化經營的道路,全靠人工、技術落后、管理粗放、抗風險能力差。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
“必須革新技術,實現自動化、標準化養殖,舍此別無他路。”張國勝當起了領頭羊,以自己的10萬只全自動化蛋雞場為龍頭,逐步推動這種新的養殖理念和養殖模式走向更多社員,漸漸扭轉了周邊養殖戶的養殖觀念,進而提高了周邊養雞業的整體水平。
目前,合作社社員人數已由當初的5人發展到現在的52人,注冊資金也由當初的1萬元增加到230萬元。蛋雞養殖量達到30多萬只,年產鮮蛋3000多噸,年出欄青年雞60萬只,帶動當地120余戶發展蛋雞養殖,輻射半徑300余公里。
品牌化之路越走越廣
為了提高品牌效應,2008年,張國勝決定為合作社雞蛋注冊“玨山”商標,他說,為了拿到這個商標,費盡了周折。
“玨山”是晉城的旅游勝地,張國勝起初想通過玨山的名氣,來打開合作社產品的知名度。沒曾想遭到了玨山景區的反對,商標遲遲批不下來。經過反復申訴,歷時三年多,“玨山”牌雞蛋的商標才注冊了下來。
合作社銷售經理田德平說:“自從注冊商標以來,我們就一直履行‘假一罰十’的承諾。只要有顧客發現‘玨山’牌雞蛋有以次充好、品質低劣的現象,都可向銷售點反饋,接到反饋后我們必定以十倍價格賠償。”
有了品牌不夠,張國勝還要給每顆雞蛋印上“身份證號”。為此,他花大價錢購買了一個噴碼機,在雞蛋上噴印生產日期等信息,實現“一蛋一碼”,可追溯。如今,“玨山”雞蛋還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和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雞蛋認證,質量更有保障。
“企業只有誠信經營,才能賺到真金白銀,玨山雞蛋也才能走得更遠。我們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自己,保質保量,一步步扎實地走。也讓更多的消費者熟悉我們的產品,讓‘玨山’雞蛋走出晉城,走向全國。”張國勝說,對于下一步發展,他將繼續倡導誠信經營理念,以“玨山”牌商標進一步打響無公害雞蛋品牌。
“明年打算再建一個分廠,達到30萬只存欄量。”站在山頭,遠眺下町村的綠水青山,張國勝豪氣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