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晉城高平市地方志研究室影印完成的清代順治、乾隆、同治、光緒四部古《高平縣志》作為館藏資料存入市方志館,標志著高平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就。
所謂舊志,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前編修的志書。舊志可以分為古志(清以前)和民國志。我國編撰地方志始于唐朝李吉甫編的《元和郡縣圖志》,之后宋元時編修地方志尚屬自發行為,成書很少,大多體例不完善、內容簡略,沒有刊印,只有抄本。明朝開始以政府行為修志,清朝是地方志編修出版的高峰時期。順治、康熙、乾隆、光緒等幾代都曾下令全國修志,其中同治、光緒年間修志水平達到新高。民國時期,志書的編修出版較之前版本體例更加完善和嚴謹,資料更加豐富、翔實、準確,印制精良。但由于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很多志書沒有刻印,多為手抄本。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志書由于年代久遠,保存狀況不佳,亟需搶救。從某種意義上說,整理影印舊志是功德無量的大事,是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高平市共有明清古縣志七部,明代弘治、嘉靖、萬歷三部古志均已散佚,僅有清代順治、乾隆、同治三部傳世和光緒的續志傳承,是高平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珍惜孤絕,根據《地方志工作條例》和《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條例》的規定,2019年8月起,高平市正式啟動了清代四部古志影印及修復項目。工作人員走訪中國國家圖書館等地,借閱、影印原件,精準錄入、反復校對、精心編排,歷時11個月完成此項任務,影印的四部古志裝幀精美、印刷考究,內容全面,堪稱精品,得到了上級部門和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
古志是塵埋書庫的文化寶藏,也是新志的源流和根基。影印的清代四部古《高平縣志》將會成為了解高平最可靠的歷史文獻,有利于守住高平文脈、傳承高平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地方志是我國獨有的書籍類型,它記述了一個地區的社會歷史與現狀。舊志作為傳統文化重要寶庫之一,還處于半昏睡狀態,對其進行開發利用,使之重放光彩,是我們當代方志人的重要職責。”高平市市志辦負責人表示。(馮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