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的蒼龍嶺遍地荒蕪,黃沙遮日。37年后,這里滿山遍綠,松柏蒼翠。石雙硯老人用一萬三千多個日日夜夜,為130多公頃荒山披上了綠衣,將“黃沙山”變成了“常青林”。
97歲的老人石雙硯是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人,這樣的高齡本應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37年來,老人一直堅持義務植樹,為的只是報答黨的恩情,給子孫后代留下青山綠水。
蒼龍嶺是座石頭山,想種樹得先刨出土下的石板,為此,石雙硯每天天一亮就扎進山里,直到天黑才扛著鋤頭回家,這樣在前三年,他種下了200畝的刺槐。“1984年在那邊的山里,最開始是我一個人植樹。種了三年覺得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便和村委研究商量組織林業隊。”石雙硯回憶道。1987年春天,郭峪村組織了11個老年人成立了老年林業隊,平均年齡是69歲。從此,石雙硯當上老年林業隊隊長。為節省樹苗錢,他白天上山開荒種樹,晚上自學育苗技術。半年后,他成功培育出了柏樹幼苗。由于山上缺水,他們需要提前刨好樹坑,等到下雨后再埋樹苗,這樣一天能種200棵。遇到種樹的好時節,石雙硯干脆一個人搬到山里住。老年林業隊的辛勤耕耘,換來了蒼龍嶺的百年新綠。
在石雙硯精神的感召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植樹造林。如今的郭峪村,山上綠樹成蔭,山下果菜飄香。老人山的青松翠柏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村民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興辦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這些年在石雙硯老人的影響下,我們堅持組織林業隊,持之以恒綠化荒山。全村的森林覆蓋率達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老人這種矢志不移,綠化荒山的愚公精神,我們一定要代代相傳下去,處處見新見綠,打造宜居郭峪。”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黨總支書記張進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