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晉城訊 “乘客朋友都來看,我們四人來一段,文明出行很重要,安全。”在石末小學門口乘車點,助殘志愿者文藝宣傳隊開始了他們的“表演”。“這些爺爺身殘志不殘,還在做志愿者,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觀看表演的小學生紛紛夸獎到。這是高平市2019年度道德模范蘇珍平帶領民間助殘志愿者在石末周邊村莊開展宣傳的一個縮影。
蘇珍平是石末鄉寨平村人,今年已69歲,20多年前,他因病住院,做了三處大手術,雖然留下了一條命,卻喪失了勞動能力,家中下有13歲的孩子因交不起學費中途輟學,上有80多歲的老母親年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只能靠妻子種地來貼補家用。1996年春節前,村委為蘇珍平送去20元錢,他百感交集,暗下決心:“身殘志不能殘,人窮志不能窮,沒有勞動能力,動腦子做個小本生意也能養家糊口,決不能躺著不干等政府救濟。”自此之后,他拄著雙拐努力鍛煉,身體逐漸硬實起來后,想辦法做起了小買賣,從走街串巷賣肉丸、糖葫蘆、芝麻糖起家,慢慢地,開起了鮮花店和糧食加工廠,還辦起了養豬場,搞起了餐廚具租賃。就這樣,憑著不服輸的勁頭和經營頭腦,蘇珍平一家苦盡甘來,日子越過越好。
“只要有志氣、動腦子,窮根也能拔出來。我不能只顧自己,還要幫助和我一樣的殘疾人。”在征得家庭成員的一致同意后,蘇珍平成立了民間志愿助殘處,從每筆收入中拿出20%用于救助需要幫助的殘疾人和貧困戶,周邊20多個村莊500余戶享受到了租金減免和優惠。“現在我們有助殘志愿者16人,重點幫扶對象有35人,其中28名殘疾人中15名重度殘疾,7名弱勢群體,逢年過節都去看望他們,讓他們生活有希望。”蘇珍平說。“助殘處幫我買了模擬釣魚的游戲設備,趕會擺攤也有了收入,能掙錢貼補家用,人也過得有了精氣神。”五保戶畢連生說。“我現在在助殘處看門、做鮮花,掙手工費,助殘處每年都幫我春耕下種、收秋打夏,冬季有人幫掃雪,生病時有人送醫院,真沒想到過上這日子啊。”一級殘疾宋貴棚說。“在助殘處的幫助下我做起了婚慶設施租賃,生活改善了,現在我也是助殘處的一員啦。”貧困戶蘇遠發說。在疫情期間,助殘處的志愿者積極投身寨平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有人搞宣傳、有人噴消毒液、有人在卡口蹲點,宋貴棚在家庭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還主動捐獻2000元,其余殘疾人、貧困戶也紛紛捐資捐物,用行動回報社會給他們的溫暖與支持。
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為了讓周邊群眾樹起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蘇珍平不僅現身說法,引導周邊群眾立志、長智,還產生了成立宣傳隊的想法。寨平村委為他們提供了場地,蘇珍平積極組織助殘志愿者排練節目,請村上的老黨員、老教師傳授吹拉彈奏技巧,自編自寫,經常到周邊村為鄉親們宣傳黨的政策、宣傳勤勞致富觀念。他的事跡鼓舞了更多村民堅定了勤勞致富、智慧致富的念頭,得到了周邊群眾的一致稱贊,先后獲得“晉城好人”“高平好人”、高平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在榮譽面前,蘇珍平激動地說:“我要對得起黨和政府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擼起袖子加油干,好事實事繼續辦,為鄉村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邵虹 馮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