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不得抵押。”7月23日,在晉城高平市寺莊鎮市望村“法治大講堂”里,來自澤州律師事務所的法律顧問團律師正在講解《民法典》。近年來,該村堅持依法治村,多措并舉努力打造法治鄉村,努力營造人民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依法治村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推動了全村各項工作穩步發展,先后被授予“山西省法治建設示范村”“晉城市基層黨組織規范建設示范點”“高平市社會治理先進集體”等榮譽。
法治課堂啟民智
7月下旬,市望村綠樹成蔭,郁郁蔥蔥,村莊安靜而和諧。沿著該村法治一條街走進村里,“普法”主題墻畫、標語、雕塑等映入眼簾,村委會前的法治文化廣場、電子屏滾動播出著法律常識……著力打造集教育、休閑、娛樂、健身于一體的“普法”陣地,成為市望村法治文化建設的一個新亮點。
市望村法治一條街只是該村持續推進以法治村工作的一個縮影。為了確保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同部署、同推進,該村成立由村兩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以法治村工作組,定期研究推進以法治村工作。同時根據該村實際情況,出臺了一系列涉及紅白事、環境衛生、鄰里糾紛等村規村約,進一步提升了該村干部群眾的法治意識。
“律師,以后想離婚就得30天?”“有個30天的冷靜期,給愛一個緩沖,怕你沖動了又后悔。”在市望村法治大講堂上,村民們積極踴躍地向律師提問,律師則用群眾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用得上的家常話回答。“我們村邀請來自澤州律師事務所的專職法律顧問每月開展法治宣講,最近以村民比較關注的物權、土地、婚姻等方面的法律知識為主,通過‘事例+分析’的方式以案說法,不斷提高村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該村村委主任崔彥海說,“村里人聽得可認真啦!”早早趕來聽課的村民牛小書說:“現在是法治社會,很多老觀念過時了,咱也上上課,學法律,回去和年輕人相處才更有分寸,咱可不能讓兒子兒媳孫子說咱倚老賣老!”
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謝謝你們的調解,要不是有你們,我們兩家就成仇家了。” 日前,村委主任崔彥海召集調解隊隊員、駐村律師來到村民張老漢家里,就鄰居家的大狼狗把張老漢的小京巴咬了一事進行調解。
原來,鄰居家大狼狗把張老漢的小京巴咬了之后,張老漢氣憤不過,想起剛剛出臺的《晉城市養犬管理辦法》,說是不讓飼養大型犬,張老漢氣沖沖地走進村委會,填寫了一份村情民意卡后便離開了。第二天崔彥海和律師來到他家,通過耐心講解《晉城市養犬管理辦法》,張老漢原諒了鄰居,鄰居也保證以后要把狗拴好,不影響其他人的生活。
為了廣泛收集村情民意,該村大力推行村情民意卡制度,村民有不明白的不滿意的事情隨時都可以去村委填卡。村委每天收集整理,按照輕重緩急進行處理,針對熱點、焦點問題,召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研究解決,時刻掌握村民穩定工作的動態,落實民生實事、解決矛盾隱患,做到村民有事不出村。同時,該村還成立了巾幗調解隊,利用法律思維解決新問題、處理老矛盾,使村里更加和諧穩定,20年來全村無一起群體上訪事件發生。“婦女細心耐心,做起調解工作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巾幗調解隊隊長的牛建花說起調解工作頭頭是道,“我們的隊員都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具有較高的法律知識水平和調解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處理村民糾紛過程中,我們積累下了‘公正公平’的口碑。”
此前,李家和張家因為宅基地糾紛鬧得不愉快,牛建花帶著4名調解員去了現場,經過多次上門調解,最終雙方達成諒解。“后來兩家和好如初了。我們調解的都是東家長西家短的小事,可也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大事。”說到這里,牛建花臉上仿佛笑開了花。
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您好,我是法律智慧機器人,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到您?”“你能提供哪些服務?”“我能給您講解國家的法律法規。”市望村便民服務中心的“法博士”鄉村智慧法律顧問機器人正在回答村民提問,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幫助解答群眾經常遇到的法律問題。“村里的法律機器人說了,未成年人14歲就要負刑事責任啦!”看著最近“乖”了很多的兒子,村民王國兒說。
如何讓公共法律服務走進鄉村,曾經是困擾了市望村很久的問題。近年來,該村積極探索法治鄉村建設,堅持創新驅動,全力打造“線上+線下”新模式,不斷強化基礎保障、健全規章制度,把重點放在了創新工作方法打造新型服務上,致力于打造有特色的法律服務品牌,形成了鎮司法所的律師每周坐班、村法律顧問每月服務、微信群學法送法的法治服務體系。
如今,市望村法治建設成效初顯,氛圍愈發濃厚,越來越多的群眾成為法治建設的受益者、宣傳員、講解員和監督員,同時,該村堅持以法治村與從嚴治黨一體化建設,逐漸勾畫出一幅人民安居樂業、事業興旺發達的和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