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我自己手工制作的花草紙多好看??!”8月12日,晉城市沁水縣樊村河鄉的樂樂拿著剛做好的古法花草紙作品開心地向大家展示……為加快全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晉城博物館青少年第二課堂——“在村兒里上課”暑期大型公益活動啟動,這種“行走的文博課堂”讓山里娃不出村就能學到文博知識。
本次活動開課時間為8月11日至8月16日,博物館特別邀請了北京大學、山西大學、中北大學、中南大學等學校的專家老師以及晉城本地的青年志愿者和社會愛心人士,為孩子們授課。課程安排主要分語文、藝術創作、手工體驗和綜合素質養成四大部分,內容包括太行古建、太行山的地域文化、烘焙、古法造紙、繪本閱讀、戶外教育、音樂、書法、美術等藝術課。
活動現場,志愿者陳芳剛老師帶領孩子們穿越到古代,化身“古法造紙師傅”,制作獨一無二的花草紙。陸晨曦老師給孩子們帶來了鋼琴協奏曲《小星星》、《祝你生日快樂》,孩子們興奮地拍手叫好。“這是我第一次上這樣的課,非常新鮮、非常好玩,和小朋友們一起在玩兒中學習,開闊了眼界,希望以后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沁水北關小學五年級學生晨羽開心地說。
晉城博物館副館長岳莉培告訴記者,“我市正在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晉城博物館策劃的‘在村兒里上課’公益活動,就是把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課堂帶給鄉村的孩子,讓孩子們不出家門,在‘第二課堂’就能享受更加豐富的公共文化資源,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開闊孩子們的視野,把文化福利切切實實送到孩子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