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晉城 > 正文

商湯都城可能在陽城

來源:太行晚報編輯:郭晨霞發布時間:2020-08-18 17:57:13

從古縣志記載等多方面,無不證明

   陽城縣王曲村北部的關嶺圪堆大型宮殿遺址。

   清同治版《陽城縣志》關于陽城為商“畿內地”的記載。

   現存于陽城縣中寨村成湯大廟的石碑(局部)上刻有“惟余陽城密邇亳都沾恩尤甚”的字樣。

  商湯都城究竟在哪里?歷代學者所持觀點甚多。在全國第四屆陽城商湯文化學術研討會上,“商湯都城在陽城王曲一帶”的觀點,引起了與會專家和學者的高度關注。

  陽城的湯廟數量為全國之最、分布也最為密集,在古代陽城境內幾乎每隔一里地就有湯廟,最多時達到380多座,體現了陽城與商湯都城地望的密切關系,況且還有諸多證據佐證了商湯都城在陽城。

  古縣志佐證:陽城為商湯時期的京畿之地。

  清同治版《陽城縣志》記載:“商,冀州之域,相傳為畿內地,曰桑林,湯禱雨處。”一句話包含三層意謂,一是陽城地區在商代屬于冀州范圍;二是相傳陽城為商湯時期的京畿之地;三是桑林是商湯禱雨的發生地。

  古冀州是華夏文明的發軔之地。《谷梁傳·楊士勛疏》云:“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則冀州是天子之常居。”這段記載說明了堯、舜、夏朝和商朝的都城全部在冀州,冀州為“王畿所在”。加之,陽城地處山西東南端,在古冀州核心區內,自古就流傳著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嫘祖養蠶、堯舜禪讓、舜漁濩澤、禹鑿石門、湯禱桑林等眾多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晉城市之所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中國遠古神話發生的核心區域”,與陽城關系極大。

  金石佐證:只有陽城地區緊靠商湯亳都。

  陽城縣西河鄉中寨村成湯大廟里存有一通明萬歷三十九年重修成湯廟碑記的碑碣,碑文中記載:

  余嘗為儒士之時,切聞業師有云:人有立功于一時,興利于一邦者,后世猶追而祀之。余有商成湯矣,于亳邑遭桀矯誣,爰舉義旗,回旱,桑林□萬民暑渴,宏勛偉烈,方之一時一邦者,豈啻霄壤也。惟余陽城密邇亳都,沾恩尤甚,故其境內,在在創建廟宇,繪塑圣像,春秋四時,以享其報也。

  這段碑文提到了亳邑、桑林、陽城和亳都等重要歷史地名,其中的“惟余陽城密邇亳都,沾恩尤甚,故其境內,在在創建廟宇,繪塑圣像,春秋四時,以享其報也。”特別提到陽城與亳都的關系以及陽城境內里里皆有湯廟的原因,即“只有我們陽城地區緊靠商湯亳都,沾得商湯王的恩惠尤其多”,言明在明代以前,商湯亳都與陽城的密切關聯就已得到官府和民眾的一致認同。

  文物佐證:陽城縣屬于早商文化分布范圍。

  陽城縣文物博物館珍藏的一套古老石磬,是早年在陽城境內發現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健民先生認為,該石磬介于打制與磨制之間,為商朝前期遺物,屬于商湯祭天禱雨禮樂重器。

  王曲村周邊密集分布有先秦和史前遺址。在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陽城境內登記在冊的古遺址多達90處,僅在王曲村附近就分布有中李商西周遺址、王曲東周遺址、孫溝舊石器遺址和宋王舊石器遺址等4處古遺址。

  王曲村發現有二里崗文化陶片。2016年11月6日,在陽城縣參加全國第三屆陽城商湯文化學術研討會的與會專家,對王曲村進行實地考察時發現了一些陶片,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先生等專家認為是二里崗文化陶片,屬于早商文化。在隨后舉行的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宮長為先生指出,陽城縣包括王曲村在內屬于早商文化分布范圍,至少說明王曲村及其周邊是商人早期活動的地方。

  此外,王曲村有多位村民反映,1994年修建王(曲)上(李丘)水泥路時,在挖路基的過程中發現了用河砂石圈壘、上面蓋有石板的疑似甲骨儲藏坑,坑內甲骨整齊碼放。當時村民撿拾了幾片察看,發現上面刻有類似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甲骨文樣的文字,由于老百姓認為骨頭不吉利,隨即被推走丟棄,甚為可惜。

  文化佐證:王曲村流傳有關于商湯都城文化的謎語和唱詞。

  王曲村有一條世代口口相傳的謎語,謎面是“亳洛里抬朝廷”,其謎底就是“王曲”。其中,“亳”是指亳都;“洛”是指洛水,即指村西三河交匯之處的十字交叉形河道;“抬”是抬轎的意思,在陽城方言中也有隱藏的意思;“朝廷”就是指商湯朝廷。該句話真實的含義就是指商湯在王曲村建過都城。

  王曲村還有一曲世代傳唱的鼓詞,生動地詮釋了這一傳說。鼓詞唱道:“湯王坐帝關嶺上,亳洛里頭把天下掌。關嶺后頭住娘娘,大燕小燕是祖娘。騎馬坐輦出馬樁,吃食都在舀溝存。石人陣玄機藏,虛實變換敵難防。步騎掌和上,王宮的安危他擔當。湯王乘涼柏樹下,螞蟻無知龍身爬,湯王令其不上身,從此樹下不癢身……”

  這段鼓詞傳唱年代久遠,至今為全國獨有。其內容正是當年王曲村為商湯都城的具體描述以及商湯在此地的活動情形,可謂是王曲商湯亳都的真實寫照。

  遺址佐證:王曲尚存關嶺圪堆大型宮殿遺跡。

  規模龐大的宮殿基址是都城存在的必要條件。王曲村北部的關嶺圪堆,為坐北朝南的格局,遠觀形似九層高臺。每層面積約2000平方米,在不厚的黃土下面,有一層約1米厚的料礓石夯土層。從夯土層側面看,會發現這些紅土夾料礓石夯土層均為水平橫向構造,且上下厚度大致齊整,是明顯的人為建筑。關嶺堆的表層土為白土,與下層和周邊的紅色原狀土形成鮮明對比。

  《周禮》中注釋,“關,界上之門。”古時天子為天帝之子,關嶺九層高臺頂上是天界之門,天子在關嶺上坐帝,替天行道,以管理天下蒼生。而關嶺圪堆往北緊鄰的鳥形圪堆,當地人傳說為后宮娘娘住的寢宮,兩個圪堆整體結構為前殿后寢的傳統宮城布局。

  地形佐證:關嶺堆與商湯宮邑位于“下洛之陽”的地理特征相吻合。

  關于商湯王宮地理特征的記載,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三代改制文》(卷七)云:“湯受命而王,應天變夏而作殷號……作宮邑于下洛之陽。”明確指出,商湯王宮的具體位置是位于“下洛之陽”。洛字的本義為十字交叉形河流,即洛水。“下洛之陽”是指十字交叉形河流向下流動方向的北面。在王曲村西南部,西小河從西而來,孫溝河從北而下,舀溝河從西南而出,三河在王曲村西南匯聚后,從村南流向東方,天然形成了獨特的十字交叉形河道。而村北的關嶺圪堆為傳說中的商湯宮城遺址,正好與“下洛之陽”的特征相符。

  地名佐證:王曲周邊的古老地名隱藏著商湯都城的完整信息。

  古老地名是古代特定歷史的印記。經研究發現,王曲村及其周邊地名符合作為商湯都城的完整功能體系,包括王宮、外城、郭區、糧食加工儲存的場所、王宮飲水的水源地、王家狩獵游樂的場所、完整的都城軍事防御體系、相關的祭祀場所和都城內的東西官道等。其中,關嶺為商湯王宮大殿遺址,舀溝(古稱谷子莊)為王城的糧食加工場所和糧庫,壺突濠是王宮的水源地,西囿為王宮西面供王族狩獵和游樂的場所,步騎掌和上為負責守衛王宮西門和南門的御林軍駐地,馬樁河是王宮的馬場,射場是武士射箭練武的場地,墩圪堆是傳遞軍事信號的烽火臺遺址,成湯廟為祭祀太祖成湯的廟宇,鬼王廟為祭祀鬼神的廟宇,石人溝里的石人、土馬與祭祀兵馬有關,東官道和西官道是都城內東西走向的官道,等等。

  綜上所述,從古縣志記載、金石佐證、文物考古、民謠鼓詞、宮殿遺址、地望特征、古地名信息等多方面,都證明了商湯都城在陽城的幾率很大。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不卡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专区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亚洲国产福利97野狼第一精品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按摩 | 亚欧一区深夜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