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晉城訊 2020年3月2日,全國新冠疫情防控仍處于關鍵階段,高平市的大街小巷也異常冷清,高平市新東郊石油服務區加油站卻迎來一位“不速之客”,國網高平市供電公司城區營業班班長蘇文斌為加油站送來了電力增值稅發票。“太麻煩你了,本以為特殊時期你們不會過來了,感謝感謝!”這個時候的上門服務如同雪中送炭,加油站工作人員連連表示感謝。
“不客氣大哥,疫情期間大家不方便出門,我們的服務可不能打折扣。”蘇文斌抹了把頭上的汗,笑呵呵地說道。“我還得去下一家送,有啥需要您打電話,我們隨叫隨到!”他騎著小電動車又匆忙出發了。
這是高平供電公司營業班服務用戶的一個縮影。2020年初,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全國打響,高平供電公司營業班也以特殊的方式參與了這場,他們本著“將心比心 盡心竭力 用心守護 放心用電”的四心服務理念,采用“線上+線下”服務模式,接待客戶200余人,處理業務300余件,上門服務30余次,真正做到了“服務不褪色”。
溯源:組建電力“輕騎兵”
高平公司營業班負責城區四萬余戶用戶的電力營銷服務,是高平供電公司面向客戶服務的窗口,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2016年,蘇文斌剛剛來到高平供電公司營業班時,躊躇滿志又十分忐忑,他整天都在思考:“怎樣才能更好發揮出班組服務窗口的作用?怎么干出班組特色?”
“丹河路總堵車,用戶在家著急,咱在路上著急!”一次偶然聽到的班里師傅的抱怨,讓蘇文斌找到了突破口。
隨著高平市的發展,城市人口、車輛越來越多,道路交通資源逐漸飽和,偶爾的堵車讓班組搶修人員苦不堪言。班組里大多數成員都是退伍軍人,軍人特點就是“快”,而提高服務水平的關鍵就是快速到達用電現場。順著這個思路,蘇文斌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放棄機動車輛,把班里的交通工具全部換成電動自行車和電動三輪。而班組的5名退伍軍人也組建了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他們退伍不褪軍人本色,在一次又一次營銷服務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班組“鐵軍”文化。
從那以后,時常可見班組成員們騎著電動穿梭于高平的大街小巷,為用戶裝表接線和檢修,到達現場平均時間由40分鐘縮短到20-30分鐘,更是創造了4年來優質服務零投訴的奇跡,他們也被高平市民親切地稱為電力“輕騎兵”。
傳承:班組文化新詮釋
近幾年,高平供電公司營業班融入了一批新鮮血液,新進的五名大學生為班組工作帶來了“新點子”。
在營業廳工作的趙源民、馬彥博、任瑞利用“網上國網”App、“陽光業擴”等新的工具與流程,以“互聯網+”的全新服務方式讓用戶“最多跑一次”,同時拓展業務受理渠道,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
另一頭,班里的老師傅李合京和新來的大學生侯鵬鵬聊了起來。“鵬鵬呀,我發現這有的表箱特別難找,我們干了好幾年的找起來都費勁,你剛來能找到嗎?”
侯鵬鵬滿臉愁云:“我也愁呀李師傅,我在供電臺區跑了一個禮拜了,硬是沒找到一點表箱分布的規律。”
“要是能有個電表地圖就好了呀!”李合京開玩笑道。
這句玩笑話卻給了侯鵬鵬啟發,他萌生了一個念頭:設計一款這樣的地圖軟件,它能通過用戶信息查詢到所有電表箱的位置,導航到達表箱。有了這個想法,侯鵬鵬迅速組建起一個創新小組,小組成員經過半年的調研、設計、優化,最終研發出一款完全實現預期功能的手機App——智能電表定位導航系統。系統現在已經運用于班組用電檢查、檢修過程中,并且在整個高平供電公司推廣。這個小小的發明再次壓縮了服務用戶的時間成本。
年輕人讓班組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但年輕人們都說:“是班組獨特的‘四心’服務理念和電力‘輕騎兵’精神讓我們找到了創新的方向,我們只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詮釋班組文化。”
正如年輕人所說,高平供電公司營業班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水平會不斷進步,但是它的初心不變,“四心”服務理念會傳承下去,電力“輕騎兵”會一直奔波在服務電力用戶的路上。(魏文斌 李昭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