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古郊到王莽嶺段。郭建波攝
太行一號旅游公路陵川段是陵川縣借勢全省“太行、長城、黃河”三大旅游板塊建設實施的一項重要戰略工程,縣委縣政府把旅游公路建設與統籌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高質量轉型發展等一體推進,黨政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身項目建設,正在把旅游公路打造成一條致富之路、創新之路、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一條沿線群眾的致富之路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陵川縣轉換思維,把旅游公路建設與脫貧成果鞏固緊密結合,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到旅游公路、驛站進農村、登山健身步道等項目的建設、運營之中,同時積極引導群眾依托旅游公路發展鄉村旅游接待、銷售土特產品,既解決了群眾疫情期間外出務工就業的困境,又讓群眾不出家門實現就業增收。
古郊鄉松廟村是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沿線的一個貧困村。今年,松廟村康養驛站修建后,不僅吸納本村及周邊村莊300余人參與建設,還將通過驛站的后期運營提供30多個就業崗位。“由于受疫情影響,一直沒有外出打工。后來,正好趕上村里修驛站,我干脆留在村里務工。到現在已經干了近3個月,每天能掙100多塊錢,很不錯。”55歲的松廟村村民王有勤說。
王安慶是奪火鄉高谷堆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住太行一號旅游公路路邊。借助旅游公路建設契機,他把自家的舊石板屋稍加改造,打造成一座簡易的小客棧,為建設工人和過路游客提供食宿服務。王安慶說:“等太行一號旅游公路通車后,肯定會有更多的客人來旅游。當前,我得趕快把客棧進行改擴建,以便招待更多的人。”
在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建設中,陵川縣沿線村莊借機大力發展休閑康養、森林體驗、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據統計,這些產業可帶動沿線4個鄉鎮、60多個貧困村近9000口貧困人口增收。
■一條與眾不同的創新之路
在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建設之初,陵川縣就賦予這條路更多內涵,將景觀、生態、文化、環保等各種要素充分考慮在內,以理念先行為先導,將慢行系統、口袋式公園等納入設計理念;以高位規劃先行為著力點,聘請中規院、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集團等一流專業團隊參與到旅游公路、王莽嶺景區的美化綠化中;通過設立專項資金,聘請一批省內外知名專家組成政府“智庫”,整合沿線村莊、土地、森林等要素,整體策劃“百里云路、百里康養區”項目。
創新在公路建設中隨處可見。彎道設計、橋涵建造更加貼近自然,路與自然協調統一;生態復綠、挖土回填更加科學精細,人與自然共生共榮。
創新更多體現在道路之外。通過金融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統籌利用涉農資金,盤活鄉村資源、培育優勢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創造性地保障憲法規定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基本制度,提升村集體的統籌能力;真正建立起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產業經營效率……
浙水村開發多彩梯田、太行小峽谷、浙水古鎮三大板塊,正在形成旅游公路上獨具特色的農村驛站;六泉鄉五參嶺村壯大道地中藥材種植規模,用產業綠色打造“黨參第一村”品牌;奪火鄉寺南嶺村以鄉村“小作坊”為突破口,正在精心打造一個大型田園鄉村綜合體;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支線上的丈河村,利用省三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的影響力,打造了一個“慢生活”的鄉村自然博物館。
美麗鄉村,百里畫廊。一座座錯落有致、安謐恬靜的農家小院,一個個創意十足、寓意生動的村標橋廊,一畦畦綠色有機、生機盎然的田園種植,構成了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為無門票的旅游風景區增添了新的景色、景觀、景點。
■一條推動轉型發展之路
陵川縣最大的優勢就在于生態優美、氣候清涼,這是全縣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打造生態避暑康養業態出路所在。而太行一號旅游公路的建設正好為陵川送來了機遇。
今年,該縣全面鋪開了以主體系統、慢行系統、服務系統、文化景觀系統和信息系統等“五大系統”為內容、剩余古郊至奪火段64.9公里的建設。目前,道路路基成型85%,9座隧道貫通5座,13座橋梁開工8座,預計國慶節前實現全線通車。隨著太行一號“0km”標志文化景觀、百公里國家級登山步道的建成,將有效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四通八達、外暢內達”的交通大網絡,帶動縣域經濟大提速、大突破、大發展。
按照“三生共建、六道同治、五業融合”的思路,全縣實施了拆建治亂、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五大專項行動,全面推進一批生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截至目前,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3萬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河道垃圾4噸,拆除殘墻斷壁、亂搭亂建5萬平方米,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3100座,修建村標橋廊10多處,栽植銀杏、白樺等特色樹種400余棵,形成了“一村一韻、一村一特,串點成線、處處是景”的美麗鄉村建設生動局面。
為加快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步伐,縣委縣政府以農業為基礎,旅游為牽引,康養為目的,分級分類實施一批產業融合項目。目前,以道地中藥材、綠色蔬菜、特色經濟作物為主的萬畝大地景觀種植項目基本完成,并培育了六泉鄉中藥材、奪火鄉食用菌等一批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啟動了15個村的庭院經濟試點,鋪開了浙水村高端民宿、松廟村精品小木屋等項目建設,讓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
與此同時,結合農村“四塊地”和“三變”改革,該縣正在探索構建生產、供銷和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體系,帶動村集體經濟“破繭化蝶”,蹚出農村改革“陵川新路”,打造鄉村振興“陵川樣板”。借助全省“一縣一開發區”建設契機,陵川縣成立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并堅持把示范區建設作為發展全域旅游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整體謀劃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村莊、景區建設,真正通過點上示范、線上開發,打造一條陵川全域旅游的示范路,開拓一片陵川鄉村振興的示范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