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縣浙水至棋子山段。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縣古郊至王莽嶺段。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縣康養松廟驛站。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沁水縣百里畫廊中沃泉段。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沁水縣一路花香南陽段。
晉城市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建設示意圖。
陵川縣浙水至棋子山段、古郊至王莽嶺段和沁水縣陽城界至張馬段全面完工;
沁水縣初步完成太行洪谷旅游公路示范區建設,迎白路千畝油葵、杏則千畝連翹、南陽千畝水果、北莊百萬棒香菇、張馬百棟果蔬大棚等20余個農業園區建設全面提速;
陵川縣在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沿線村莊大力發展休閑康養、森林體驗等特色經濟,帶動60多個貧困村近9000口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
2018年以來,晉城市堅持高標準、強有力推進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建設,統籌各地全域旅游、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等工作,將“旅游公路”變成“公路旅游”,有力地促進了沿線村莊、村民增收致富。
創新模式構建高品質全域旅游路網
大美太行在山西,最美風光在晉城。
長期以來,由于受交通瓶頸的制約,晉城市很多景區景點“養在深閨人未識”,就連部分已開發的景區也因交通不暢未能很好地串聯起來,難以發揮整體效應,成為制約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
全域旅游要發展,交通是關鍵。2018年,借助省委、省政府修建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游公路的契機,晉城市吹響了修建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的號角。
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緊扣全省三大板塊旅游公路規劃綱要,精心編制旅游公路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堅持主體、慢行、服務、景觀、信息五大系統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打造“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張網格局。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起點為陵川縣六泉鄉浙水村,途經陵川、高平、沁水、陽城、澤州5縣(市),終點止于沁水縣龍港鎮西河村,接省道坪曲線。全程478公里,總投資約59.4億元。建設標準以三級公路為主,路基寬度8.5米,覆蓋30個鄉鎮240個行政村、25萬人口,其中包括62個貧困村。項目建成后,可串聯晉城市以王莽嶺、玨山、皇城相府、歷山為龍頭的太行山水、太行古堡四大旅游景區、20個旅游景點、5條高速公路、5條國省道,形成四通八達、外暢內達、“快進慢游”的旅游公路網絡,將連通晉城的山山水水,連通晉城的歷史文化,促進沿線群眾脫貧致富。
市委書記張志川針對項目申報、融資模式、政策空間等重要內容和環節,親自給各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和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進行授課。市政府成立太行一號領導組,市長王震多次深入項目現場調研,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縣(市)也成立以縣(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晉城市著力構建起“市級統籌、分級負責、行業主管、多方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強大合力。同時,創造性提出旅游公路主線和重要支線采用市級搭建融資平臺、各縣具體實施的融資建設新模式,由市交通運輸局統一搭建融資平臺,集中采購社會資本,打包成“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一個PPP項目統籌實施。通過創新運作模式,晉城市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項目不等不靠、先行先試、率先開工,并在全省率先建設沁水太行洪谷和陵川棋子山兩大旅游公路示范片區,走在全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游公路建設的前列。
攻堅克難高標準推進項目建設
走進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縣古郊至王莽嶺段,只見旅游公路猶如一條綢帶鑲嵌在大山中,兩側的景觀樹向前依次排開,不遠處的停車場停放了來自鄭州、晉城、長治等地的車輛。
“從新聞上獲悉陵川建成了旅游公路,今天特地駕車前來游玩,這條旅游公路與大自然渾然一體,景色真不錯。”來自河南鄭州的游客李倩說。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PPP項目涉及陵川、陽城、沁水、高平4縣(市),總里程261.3公里,由山西路橋集團晉城太行旅游公路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管理。“太行一號風景道沿線溝壑縱橫、環境復雜、施工難度大、任務很艱巨。”該公司董事長劉剛說,他們在11個施工分部成立了項目黨組織,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全力推進工程按時序進行。
去年8月,一場大雨突襲陽城一分部施工現場,不僅沖毀了部分建好的道路,讓工程機械、工程材料損失嚴重,更打擊了廣大建設者的信心。在此情況下,陽城一分部黨支部的黨員迅速行動起來,認真細心做員工心理工作,讓廣大員工克服懈怠情緒堅定重頭再來的信心。經過1個月的奮戰,沖毀的施工便道、臨時設備得到修復,3個月后,陽城一分部工程質量、進度再次名列前茅。
陵川王莽嶺景區施工段身處太行山南端,其中老碣山大橋的修建,是施工段上最大的難點。為了攻克這個難關,陵川一分部黨支部成立了攻關黨小組。在崇山峻嶺中,黨小組組長、工段長蔡永杰第一個帶著炸藥下到幾十米深的懸崖組織爆破。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老碣山大橋的攻克之路就這樣開啟了。
“可以說,攻堅克難的路段一定有黨旗飄揚,涉危涉險的操作一定是黨員先上。情況再繁雜,困難再大,我們也要把路修好。”劉剛說。
同時,該公司還成立陽城、陵川、高平三個督導組,長期駐扎在施工一線,及時幫助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陽城縣,督導組重點解決了國有林地手續批復問題;在陵川縣,督導組重點解決圖紙優化及地勘圖批復問題;在高平市,督導組重點解決固廢利用項目推進問題。
自2018年全面實施以來,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建設高歌猛進、快馬加鞭。截至今年7月底,已完成路基132.7公里,完成路面74.4公里,陵川縣浙水至棋子山段17.2公里、陵川縣古郊至王莽嶺段9.5公里以及沁水縣陽城界至張馬段32.3公里已全面完工。
一條脫貧路、致富路、小康路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晉城市將旅游公路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旅游、全面奔小康等有機結合,讓旅游公路成為沿線百姓的脫貧路、小康路。
在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建設之初,陵川縣就賦予這條公路更多內涵,以高位規劃先行為著力點,聘請中規院、同濟大學建筑設計集團等一流專業團隊參與到太行一號旅游公路、王莽嶺景區的美化綠化中;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整合沿線村莊、土地、森林等要素,整體策劃“百里云路、百里康養區”項目;同時以機制先行為指導,成立田園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并以農投為帶動,以浙水、松廟二村為試點,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建設之中。六泉鄉浙水村開發多彩梯田、太行小峽谷、浙水古鎮三大旅游板塊,正在形成太行一號路上獨具特色的農村驛站;六泉鄉五參嶺村壯大道地中藥材種植規模,正在著力打造“黨參第一村”品牌;奪火鄉寺南嶺村以鄉村“小作坊”為突破口,正在精心打造一個大型田園鄉村綜合體……
沁水縣提出“1353”旅游公路發展戰略,即圍繞建設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一條主線,打造太行洪谷示范區、張峰水庫示范區和沁河古堡群示范區三大片區,構建主體、慢行、服務、景觀、信息五大系統,助推脫貧攻堅、產業轉型和鄉村振興三項工程。截至目前,已初步完成太行洪谷旅游公路示范區建設。該旅游片區共建設循環旅游公路88公里,串珠成線12個景點,連線成片4個鄉鎮,打通“主動脈”,暢通“最末梢”,構建起了“城景通、景景通”的便捷旅游新格局。片區內集中發展起了迎白路千畝油葵、杏則千畝連翹、南陽千畝水果、北莊百萬棒香菇、張馬百棟果蔬大棚等20余個農業園區,讓1596戶、4222名貧困人口和18個貧困村成功脫貧、4萬農民穩定增收。
展望未來,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將化作一道道自然風景線、生態富民線、人文歷史線,串聯起一處處城鄉美景,打造一個個美麗鄉村,打通鄉村脫貧振興的“毛細血管”……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建設,已然成為在新賽道上開創新時代美麗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的新動能。
相關鏈接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陵川段起點位于六泉鄉浙水村,途經棋子山、古郊、橫水、鳳凰、奪火,終點位于陵川與澤州縣界,全長102.7公里(新建82.1公里,舊路利用20.6公里),總投資約17.95億元。道路建成后,可連通棋子山、王莽嶺、黃圍山、鳳凰歡樂谷等主要景區,惠及全縣4個鄉鎮77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27個,涉及3萬余群眾。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高平段東西走向起點位于坪曲線陵川縣禮義鎮沙河村,路線向西途經高平市建寧鄉、陳區鎮、神農鎮、三甲鎮、永錄鄉、寺莊鎮,終點與沁水縣北固線相接;南北走向起點位于羊頭山景區入口,終點為市區北環路。全長約52.1公里,總投資約10.06億元。項目建成后,可串連開化寺、臥龍灣、炎帝陵、羊頭山、長平之戰紀念館等主要景區,惠及全市8個鄉鎮50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5個,涉及10萬余群眾。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沁水段起點位于中村鎮東川村陽城縣界,與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陽城段相接,途經東川、下川、向陽、白樺、南河、中村、張馬、東溝、堯都、水泉、西河等地,終點與省道坪曲線相接,全長45.4公里,總投資約2.02億元。道路建成后,可連通歷山原生態農耕文化旅游景區、白云洞、太行洪谷國家森林公園、南陽抗大、荊浩故里等主要景區,惠及全縣3個鄉鎮30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4個,涉及3萬余群眾。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陽城段起點位于東冶鎮月院村,途經省道陽濟線螺旋凹隧道、西冶水庫、陽蟒高速寺溝匝道、縣道陽楊線、析城山、小尖山、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控制點,終點位于西哄哄,全長約94.8公里,總投資約19.24億元。道路建成后,可連通龍門峽、蟒河、西山、楊柏大峽谷、析城山、小溝背、云蒙山、東西峽、歷山等主要景區,惠及全縣5個鄉鎮30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3個,涉及4萬余群眾。
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澤州段起點位于柳樹口鎮瑪瑯山,途經柳樹口、金村、南村、大箕、犁川、山河、南嶺、巴公、大陽、李寨等10個鄉鎮,終點位于南嶺鄉,全長約182.9公里(新改建88.8公里,舊路利用94.1公里),其中主線117.5公里,支線65.4公里,總投資約10.1億元。道路建成后,可連通愚公山、玨山、青蓮寺、老翁山、聚壽山、大陽古鎮等風景區,惠及全縣10個鄉鎮53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23個,涉及5萬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