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打開手機
時不時會刷到貸款廣告
每一條都迎合急需用錢人的心
然而
正在借錢的你
只會越借越窮
案例一
7月11日10時許,家住晉城市城區東謝匠社區的郭某在家中通過手機接收到一則可
對方又以賬號填寫錯誤被凍結為由,讓其給指定的銀行卡轉賬9000元。對方又以賬戶被風控二次凍結,需要再次解凍才能解凍,該按照對方的要求給指定的銀行卡轉賬7000元,后發現被騙,被騙金額26500元。
案例二
7月14日15時許,家住晉城市城區匯邦小區的王某在家中通過手機百度搜索下載并注冊了一個叫“小米貸”的APP,申請3萬元貸款,但是沒有申請成功。
后聯系APP客服,得知只有會員可以申請,開通會員需要繳納888元,并附有一個銀行卡賬戶。后給按照對方提供的賬戶給對方轉賬了888元,開通會員。后客服稱還需開通超級會員才能貸款,該又按照對方的要求給指定的賬戶轉賬1688元,開通超級會員。后該在APP申請的貸款審批成功,但是無法提現。聯系APP客服告知該填寫的銀行卡賬號輸入錯誤,需要繳納6000元認證金解除認證。又給對方提供的賬戶6000元認證金,仍無法提現。聯系客服,客服稱流水不足需要轉10600元刷流水。2020年5月15日15時21分,王某又給對方提供的賬戶轉賬10600元。后發現被騙,共計被騙19716元。
何為網絡貸款詐騙?
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網絡貸款以成為不少人借款的途徑,因其門檻低、借款數額大、放款期限長、網貸申請快捷,貸款用戶迅速增長,
騙子手段解析
01
詐騙團伙通過微信、QQ等網絡社交平臺,開設虛假網站、發送手機短信等途徑散布“無抵押貸款”、“低息貸款”、“免息貸款”等貸款信息,廣泛獵取對象。
02
受害人急需資金會主動聯系騙子,騙子通過事先準備好的話術與被害人聊天,取得被害人信任,騙子利用“平安E融”、“融360”、“小米金融”、“京東白條”等山寨網絡貸款平臺APP作為行騙“外衣”,以“免抵押放款快”為噱頭吸引客戶,通過微信、QQ等方式給被害人發送虛假貸款APP的網址鏈接,讓被害人下載虛假的APP并要求被害人填寫個人信息申請貸款,并簽訂虛假的借款合同、空白金融服務合同。
03
騙子承諾當天或次日審核通過后下款,當受害人看見虛假貸款APP賬戶申請貸款的金額時,卻無法提現到自己的銀行卡。這時詐騙分子會以被害人申請貸款銀行卡填寫錯誤需要修改、銀行卡流水不夠或預付利息、交保證金等為由讓受害人給指定的賬戶轉賬。
04
在受害人轉賬后,對方又以受害人操作超時或銀行賬號填寫失誤導致賬戶被系統凍結為由,讓被害人轉賬賬戶同樣的金額才能激活賬戶。
05
騙子會一步一步給被害人下套,受害人被騙金額會越來越高,直至被害人再無能力給對方提供的賬戶轉賬,就會被對方“拉黑”,留給被害人的只是虛假APP平臺里的一串數字,但無法提現。才會發覺被騙。
警方提示
1、利用手機下載網貸APP時,請通過手機內正規應用市場渠道下載,注意識別網貸廣告信息的真假;
2、不輕信陌生來電,不輕易添加陌生人為好友,不輕易點擊不明鏈接和二維碼,聯系客服要通過官方渠道;
3、謹慎在網上填寫姓名、手機號及銀行卡賬號等信息;
4、謹慎轉賬及匯款交易,對于銀行卡交易明細,應通過正規渠道查詢;
5、如若遭遇網絡詐騙,請保存好證據,并及時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