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條道路寬闊通暢,一個個公園美麗宜人,一棟棟高樓鱗次櫛比……天藍、水清、地綠、宜居的城市建設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晉城市按照“老城新城一體兩翼,澤州城區協同發展”的城市空間戰略布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率推進,大力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正在一天天變凈、變綠、變靚,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一天天增強。
規劃引領 繪制“三宜三晉”新藍圖
城市,要讓生活更美好。
理念決定境界,規劃決定水平。近年來,晉城市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世界眼光、中國定位、山西一流、晉城特色”,以高水平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發展方位、發展布局、發展戰略,奮力打造“宜業·宜居·宜游,晉善·晉美·晉城”的現代化新型城市。
從山西維度看,晉城是山西東南一隅,是一個欠發達的小市。從中原維度看,在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14個城市中,經濟發展水平處于最后方陣。當今時代,區域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發展要素向中心城市流動勢不可當。市委市政府清醒認識到:晉城要呼應太原,融入中原城市群,做到“兩翼取勢、兩篇文章”,就必須減少“虹吸”效應,改變賽道,走特色發展之路。為此,我們抓住5G到來和經濟社會轉型的重大契機,咬定建設山西省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重要核心城市的定位,發揮比較優勢,推動錯位發展,以特色發展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
在發展目標上,建設“宜業·宜居·宜游,晉善·晉美·晉城”的現代化新型城市。
在發展定位上,既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又是山西省區域中心城市,突出“核心中心”雙定位。
在發展方位上,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呼應太原經濟圈,做到“兩翼取勢”,做好“兩篇文章”。
在發展布局上,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從長計議,統籌謀劃,解決“一市一區”問題,打破“蛋清蛋黃”結構,規劃東、西兩區。東區暫命名為高都區,西區暫命名為澤州區。為解決東區沒有“蛋黃”的問題,決定依托高鐵開通,建設丹河新城。晉城中心城市從此形成“一體兩翼、協同發展”的嶄新格局。
在發展戰略上,發揮能源、制造、教育、康養、文化、生態6個比較優勢,建設能源之城、產業之城、康養之城、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
按照上述新的發展理念,晉城市開始了新一輪的城市規劃。
空間規劃方面:克服“攤大餅”的城市發展弊病,采取“組團”發展模式,規劃現有城區、南村片區、北石店片區、金村新區、柳泉片區、空港新區六個組團。
產業規劃方面:對沖周邊大中城市的“虹吸效應”,實現錯位發展,著力打造晉城特色的產業集群。
交通規劃方面:“太行山機場”開始前期,今年開始建設。五個通用機場已經布局。太鄭高鐵今年通車,呼南高鐵即將貫通,青蘭高鐵進入規劃研究,晉城市即將形成高鐵十字架構。晉城至鄭州、洛陽、運城的第二條高速公路“十四五”即將開工。丹河新城實現“高密度、小街區、單循環”的城市交通模式。未來五年,“鐵公機、岸港網”將共同構建晉城全面開放、多維協同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生態規劃方面:依托優越的自然生態,構建“一環兩水、兩廊多點”的藍綠空間,建設五條一級城市通風廊道,打造“山水交融”的生態城市。
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規劃方面:完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供油設施,實現市域內城鎮供暖、供氣全覆蓋。以5G商用為核心,與阿里、華為等巨頭合作,打造中等智能城市全國樣板。
“六大組團”的空間規劃、“千億集群”的產業規劃、“綜合立體”的交通規劃、“山水交融”的生態規劃、“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規劃、“智能便捷”的智慧城市規劃,構成了美麗晉城未來的城市框架。
破舊與立新并舉 讓“老城”煥發“新活力”
青磚黛瓦、舊街灰墻、青石甬道、墻繪浮雕……去年10月1日,老城南大街立面改造工程經過7個月的修繕后正式開街運營。這個承載著無數晉城人鄉愁的百年街區,以嶄新模樣成為新的城市名片。這是晉城市老城更新與保護中的一個縮影。
晉城市老城始建于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歷史。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快速擴展,城市面貌顯著改善,但老城仍存在交通擁堵、出行不便、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18年,市委、市政府著眼群眾所需所盼,根據城市發展實際做出重大決策,啟動了老城更新與保護工程,即澤州路以西、景西路以東、新市街以北、書院街以南,占地面積1.7平方公里,建筑面積近200萬平方米,涉及東街、西街和北街三個辦事處14個社區,常住人口2.5萬人。整個工程分兩期實施。
拆遷是老城更新與改造的重頭戲,關系到群眾的現實利益,也是群眾最為關注的焦點。面對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局面,城區以黨建為引領,黨員干部走在前、干在前、拆在前,確保征拆工作順利推進。三個辦事處的23個動遷組、300多名動遷人員充分發揚“5+2”“白+黑”的工作作風,持續不斷給群眾做工作、講道理,用真心、真情換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本著對群眾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工作態度,從方案公示、安置房選房、序號發放、協議簽訂、安置補償、房屋驗收等各個環節,嚴格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所有資料全部上墻公示,逐項落實,陽光操作。同時,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政策補到位,所有補償均按征收方案執行,最大限度地取得了群眾的支持和配合,實現了從“要我改造”向“我要改造”的轉變。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3400戶、43萬平方米拆遷任務。
“政府在拆遷中堅持一碗水端平,維護了群眾利益,我們必須給予支持和配合。”北街辦事處西后河社區拆遷戶原水仙深有感觸地說。
破舊與立新并舉。2019年,城區本著“改善居住條件,優化生活環境”的目標,同步推進房屋征收、安置房建設以及以東大街、西大街改造,景德路、景忠路建設,東河、西河治理,景德橋公園、景忠橋公園修建,東灘會、西灘會恢復為核心的“五個二”工程建設,既要彌補歷史欠賬,又要確保老城居民能夠早日回遷。截至目前,四個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居民住宅征收全部完成。十宗地塊38棟回遷安置樓正在加速推進,其中,六宗地塊的回遷樓正在主體施工,預計年底全部封頂;四宗地塊的回遷樓正在進行基礎施工。“五個二”工程中的“兩路”“兩街”已建成通車;“兩河”綜合治理已經初見成效;“兩會”“兩園”正在穩步推進。
隨著老城更新與保護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老城已慢慢改變臟亂差的模樣,一場老城新生的美麗蛻變正悄然進行。
拓展城市轉型新空間 丹河新城建設如火如荼
八月的晉城,驕陽似火,與這溫度一樣火熱的,還有如火如荼建設中的丹河新城。
8月4日,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多個工地塔吊高矗,機械轟鳴,挖掘機、運輸車往來穿梭,施工人員頭戴安全帽正忙著施工……處處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建設丹河新城是晉城市構建“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的宏大手筆,也是謀劃未來發展的重大舉措。金村起步區是丹河新城率先建設區域,規劃面積13.5平方公里,承載著構建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導入特色產業、吸引人才聚集等功能。目前,金村起步區規劃項目88個、總投資358億元。
一年前,丹河新城還是一張規劃藍圖。一年來,市委、市政府敢闖敢試、先行先試,1天完成丹河公司注冊,3天完成公司組建,70天完成起步區7個村、2600戶、63萬平方米的征拆工作,先后5批次開工項目52個,總投資29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金村起步區拆遷征收攻堅戰中,澤州縣僅用40天時間,就提前完成5個村拆遷協議簽訂任務,創造了史無前例的“丹河速度”。
截至6月27日,隨著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青山街東延以及水岸丹城小區最新一批項目的開工奠基,丹河新城開工建設的項目已達到52個。
為加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丹河集團成立項目建設工作領導組,由董事長任組長,下設8個專項工作組,形成了“建設領導組統籌推進、專項工作組服務保障、項目管理組精準對接”的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并啟動了“三推進一問責”機制,即職能部門層面、丹河集團層面、項目管理組層面工作推進機制和問責倒逼機制。“各施工單位正在按照建設目標,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程建設,預計9月底,丹河新城將實現‘路成、水成、樹成、形象初成’。”該集團工程建設部部長高軍朝告訴記者。
目前,黨紀教育基地主體全部完工、商務中心基坑土石方工程已完成,學苑街、金村大道南段、玨山路3個項目基本完工,晉城一中丹河校區首棟教學樓、澤州一中新校區首棟宿舍樓已經封頂,14棟回遷樓年底有望封頂……
一座現代、生態、宜居、低碳的新城正悄然崛起。
完善城市功能 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近年來,晉城市不斷加大道路交通、公用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全市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道路是一個城市的命脈,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晉城市大力實施城市通暢、通順、通道“三通”工程,22項工程先后竣工。景西路南延、黃華街南延和暢安路北延建成通車,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太行路南段、鳳東路、山門街一期、崇實街和司徒路或建成通車或正在建設,進一步帶動了周邊區域發展;塔東街、祥云街、文化路中段、金建街建成通車,暢通了區域微循環,緩解了局部交通擁堵。
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城市“雙修”,城市道路品質顯著提升。去年以來,先后完成道路里程7公里、面積23.4萬平方米的文博路、紅星街和建設南路城市雙修改造,拓寬了機動車道,渠化了交通路口,讓老舊的道路舊貌變新顏。新市街、南大街完成升級改造,改善了老城居民出行條件,中原街改造實現雙向八車道臨時通車,建成了我省最長的地下綜合管廊。高鐵站站前廣場地下車庫工程主體完成,丹河快線“1+3”土方工程完成總量90%,橋梁工程進展順利,預計10月底具備通車條件。
積極補齊城市短板。去年以來,占地面積6.5萬平方米的金鳳凰廣場建成投入使用,新建10座人行天橋建成通行,新改建75座公廁全部投入使用。同時,今年實施的19條道路建設改造等城建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
隨著城市道路的不斷延伸、改造,一條條城市“血脈”正在暢通,老百姓在感受到了實實在在便利的同時,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一天天增強。
精細化管理 推動城市顏值與品質雙提升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近年來,晉城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用足“繡花功夫”,精心打磨城市每一個細節,推動城市形象、魅力和氣質大提升,使廣大群眾生活更便捷、更舒心。
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行動。通過實施“兩下兩進兩拆四提升”工程,從“十縱十橫”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入手,對違建圍墻、管線廣告、車輛停放等進行集中整治,有效了改善了市民生活環境,提升了城市顏值。截至目前,共拆除違建圍墻1789處,拆除面積近百萬平方米,拆除樓體、樓面違法廣告29.3萬平方米,新建入地通訊線纜、完成入地電纜改造約267.8公里,停車進位、進庫施劃新增車位48096個,違法設置的大型墻體、樓頂、橋體廣告和擎天柱廣告已基本清零,違建及影響市容的建筑物、構筑物仍在持續拆除中。
持續推進“三洗六見一紅旗”活動。今年以來,34家責任單位,充分發揮各自領域優勢,全力推進市容環境整治工作,明確了9方面103項任務清單,聯合督導解決了37處影響城市環境的突出問題。與此同時,市城市管理局專門開展了市區環境綜合整治,還聯合各市直單位,發動各行各業、市民群眾近4000余人,開展了3次城市環境大清洗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城市顏值。
站在新的起點,晉城市正朝著建設“宜業·宜居·宜游,晉善·晉美·晉城”現代化新型城市的目標奮勇前行,晉城這顆太行明珠必將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