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創業靠干部,干部擔當看作風。近年來,晉城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和執著,堅持把作風建設常抓不懈,堅決消除一切影響干部干事創業的消極因素,持續釋放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強大信號,干部作風實現大轉變,工作效率得到大提升,凝聚起領跑新賽道、領航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 錘煉黨性修養筑牢黨性根基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抓作風建設,就是從根子上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堅定理想信念。
全市黨員干部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準確把握精髓要義,堅持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堅定的理想信仰,轉化為統籌謀劃、開展工作的思路辦法,轉化為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實際舉措,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
第一時間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學習熱潮,廣大黨員干部堅持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中找方法、找答案、找路徑,不斷細化完善工作思路和舉措,以更強干勁、更奮進姿態,投身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實踐,確保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第一時間部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凝心聚魂,涵養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本色,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全過程,不斷鞏固提升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形成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長效機制。
第一時間在全市上下開展“徹底肅清張茂才腐敗流毒影響持續凈化政治生態”專題警示教育活動,堅持肅建并舉,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案為鑒,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涵養黨內政治生態,鍛造優良黨風政風,持續正本清源。
充分發揮各級黨校、黨性教育基地等作用,通過專題教學、訪談教學、情景教學等多種方式方法,補足精神之鈣,筑牢思想之堤,實現黨性教育常態化、全覆蓋。
緊盯關鍵少數、關鍵崗位 持之以恒正風肅紀
好作風是抓出來,更是帶出來的。抓牢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關鍵少數以身作則,關鍵崗位率先垂范,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清風正氣自然來。
堅決壓緊壓實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把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貫穿履職盡責全過程和各方面。各級書記當好第一責任人,親自抓黨風廉政建設,帶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簡”“減”同志關系、“嚴”“嚴”組織關系,樹牢“嚴管才是厚愛”理念,用好“第一種形態”,敢于當“黑臉包公”,著力破除特權思想和歪風邪氣,持續改善政治生態。
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壓實巡察主體責任,用好巡察利劍。今年4月15日,市委書記張志川親自對6縣(市、區)委書記進行集體約談,帶頭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推動巡察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各縣(市、區)委書記爭先以巡察為契機,自覺審視干部隊伍在政治紀律、工作狀態、生活作風等方面是否存在“貪、懶、散、慢、虛”以及漠視群眾利益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推動干部作風持續好轉。
堅持把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四個監督”統籌銜接,堅持“三不”一體推進,把執紀問責緊緊抓在手上,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嚴肅查處了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斌,市檢察院原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孫太林,市住建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旭,市公用事業建設局原副局長任香平,市建筑垃圾管理中心原主任劉菊林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形成強有力震懾,狠剎歪風邪氣。截至7月底,共受理信訪舉報2022件,立案805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725人,移送審查起訴24人。
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 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痛點難點
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必須聚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實際工作成效檢驗作風建設成效。
聚焦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聞令而動抓監督。緊緊扭住各級各部門主體責任、屬地責任,突出監督疫情防控指令執行,嚴肅查處臨陣脫逃、擅離職守等行為。截至7月底,共下發整改建議書、提醒函、督辦函101份,問責黨組織24個,給予組織處理或黨紀政務處分315人,特別是嚴肅查處市第二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醫生拒診等突出問題。
聚焦決勝小康和決戰脫貧,出臺《2020年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方案》《2020年度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計劃》,加強對脫貧工作績效、脫貧政策連續性、巡視巡察整改情況以及脫貧摘帽后“四不摘”情況的監督檢查,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聚焦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開展專項督查,發現一般性問題212件、問題線索73件,約談173人次,下發整改意見43份;緊盯扶貧資金管理和使用問題開展專項行動,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199起、處理289人。
深入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緊盯教育、醫療、環保、食品藥品安全、社保低保等群眾關切問題,開展集中整治。截至7月底,共查處微腐敗547件、處理837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65人。
嚴厲整治人防系統腐敗問題,聚焦6方面20項內容,查漏洞、找問題、挖線索,逐條逐項深入整改。今年以來,共立案3件、查處6人,追繳易地建設費用906余萬元。
出重拳開展能源領域反腐敗專項行動,出臺《能源領域反腐敗專項行動督導調研方案》,堅決查處貪污侵占、行賄受賄、以權謀私等問題。截至7月底,掌握問題線索44件,立案查處14件、處理25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7人,組織處理8人。
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挖徹查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精準打擊,嚴肅處理。今年以來,共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17件、處理45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馳而不息糾治“四風” 嚴格執紀問責形成有力震懾
作風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經常抓、長期抓,必須立新規、動真格、求實效、防反彈。
馳而不息糾治“四風”,緊盯重要時間節點,出臺《市紀委監委重要時間節點監督檢查發現“四風”問題線索快查快處工作辦法》;緊盯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電子紅包、不吃公款吃老板、私車公養等突出問題,緊盯國有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縣鄉基層領導干部,加大明察暗訪、突擊檢查力度;緊盯“四風”新動向和錯峰違紀等問題,實行精細化地毯式摸排,對隱形變異“四風”問題露頭就打,嚴防“四風”問題反彈,運用紀檢監察建議,督促細化規定,建立長效機制,強化作風教育和作風整治。今年以來,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四風”問題284件、處理356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90人,通報曝光“四風”問題7次35起。
堅持從講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緊盯貫徹落實黨的重大決策部署只表態、不落實,“文山會海”、過度留痕,不擔當、不作為,新官不理舊賬、冷硬橫推,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等五類問題,督促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列明問題清單,帶頭查擺整改,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一追到底。今年以來,共查擺突出問題1.24萬余個,制定整改措施3.1萬余條;共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166件,處理290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2人。
始終將正風肅紀與優化營商環境結合起來,出臺《關于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創新生態的意見》,聚焦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7方面突出問題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堅決為企業發展掃清“路障”,為晉城打造創新生態小氣候保駕護航。全市紀檢監察干部先后走訪198家企業,解決了一批影響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樹牢了糾治“四風”優化營商環境的鮮明導向。
樹牢正確選人用人導向 大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是加強和改進作風、培植良好政治生態的最有效途徑。
堅持注重從政治上考察識別干部,對政治上不過關的干部實行“一票否決”,嚴把黨風廉政意見回復關。今年以來共對97名干部作出不予提名或表彰建議。
出臺《關于正確把握改革創新中的紀法界限、激勵干部奮發有為的意見》,從紀檢監察角度作出規定,旗幟鮮明為擔當的干部擔當,為負責的干部負責。1-7月份,共對7家單位、24名干部30件檢舉控告進行甄別研判轉相關單位依規處理,向社會傳遞了保護干部擔當作為的鮮明信號。
堅持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出臺《晉城市鄉鎮“三農”工作專項考核辦法》,根據2019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市縣兩級共推選表現突出干部307名,樹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選人用人導向,極大激發了干部干事熱情。
注重年輕干部培養,啟動年輕干部“墩苗”行動,先期選派3名處級干部、2名科級干部到鄉鎮吃勁崗位任職歷練。3年內2次組織優秀年輕副處級干部非定向推選,40余名年輕干部脫穎而出,奔赴全市各條戰線不同崗位。
堅持打造人才高地,激發干事創業強大活力。出臺《關于激勵高層次人才助力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和《晉城市吸引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實施辦法(試行)》兩項“人才新政”,在引才方式、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租房購房、科研創新、創業扶持、獎勵激勵等方面,提供最大政策支持,加快引才步伐。圍繞重點發展領域,開展市直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已先后引進544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持續深化與德國GIZ專業機構的合作,開展線上培訓,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力度。晉城儼然已經成為年輕人干事創業的一片沃土。
尺璧非寶,寸陰是競。透過光陰之鏡,可以清楚看到晉城堅持不懈狠抓干部作風建設,政治生態持續激蕩清風正氣。當此之際,全市上下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松勁、不停步、再出發,一刻不停地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為在新賽道上開創新時代美麗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凝聚更強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