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市夏糧喜獲豐收
下村鎮上村村村民在智能垃圾分類箱前投放垃圾
古郊村村民在地里察看連翹長勢
北留鎮橫嶺村“糯玉米節”上游客參加趣味游戲
古郊鄉松廟驛站正式開門迎客
鄭莊鎮沁澤三文魚養殖基地
南嶺鄉油菜花盛開,游客踏春賞景
丈河村山青水綠環境美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近年來,晉城市按照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不斷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農村集體經濟制度改革、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新時代“三農”工作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藥茶“小”葉子 增收“大”幫手
“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5月親臨我省視察時,為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明的方向。
山西百草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農業生產企業,2018年落戶陵川縣。利用當地適宜的氣候條件,公司開發出一條紫蘇藥茶生產線,帶動陵川縣西河底鎮20多個村500多戶農戶種起了700多畝優質紫蘇,實現戶均增收15000多元,吸納周邊100多名勞動力就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法寶。
66歲的西河底鎮大玉鋪村村民李群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春天,李群生在自家地里種了一小塊紫蘇,6月底采摘季開始后,每隔幾天就往百草盛公司送一趟紫蘇葉,僅1個來月,便收獲頗豐!“就那么一小塊地,4分不到,就掙了2500多塊,是種玉米是3倍!”
發展藥茶產業晉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神農炎帝的故鄉,晉城市制作藥茶、飲用藥茶已有數千年歷史;獨特的自然氣候,也使得晉城市自古便盛產黨參、黃芩、連翹等中藥材。
然而如何把優勢轉化為勝勢?2019年12月21日,晉城市舉辦“藥食同源·康養晉城”暨“中國藥茶”開發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同為晉城市藥茶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在今年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市委張志川書記強調一定要搶抓有利機遇,巧借政策東風,將藥茶開發作為晉城市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重要突破口。5月21日,由山西澤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山西藥茶產業聯盟晉城分會成立,11家藥茶企業42個藥茶個體戶形成緊密型產業聯盟。6月1日,在晉城市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節上,六縣(市、區)領導親自走進直播間,為晉城市農副產品代言,藥茶成為其中最具人氣的明星產品。
努力便有收獲!截至2019年,晉城市連翹茶種植面積約3萬畝,野生面積約200萬畝,年產量210噸,年銷售額1700萬元;桑葉茶種植面積約2000畝,年產量40噸,年銷售額600萬元等等。越來越多的藥茶企業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以連翹、黃芩、桑葉、紫蘇等為主的晉城藥茶已注冊品牌9個,上市產品50余種;2020年,“陵川連翹”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前,全市藥茶企業年加工能力可達500余噸,銷售額1000萬元。藥茶產業已經成為晉城市農民增收的又一新興產業。
與此同時,晉城市堅持“特”“優”方向,圍繞陵川中藥材、沁水蜂蜜、高平生豬、澤州小雜糧、陽城蠶桑,建立一批高質量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了一縣一省級產業園,為晉城市農業實現“小而精”“特而優”奠定了堅實基礎;聚焦“六新”驅動,精心謀劃一批農業農村領域“六新”項目,總投資5.8億元,涉及5G+直播帶貨、休閑農業、食用菌產業新技術、現代種業新技術等領域,為實現全市農業轉型發展換道賽跑,積蓄了強勁動能。
“四塊地”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在晉城,說起城區洞頭村沒有幾人不知道。曾經的洞頭村,因為路不通,守著秀美的景色,迎不來八方游客。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1公里的雙向快速旅游公路開通,絡繹不絕的游客涌向了這里??扇绾伟延慰土粝聛恚严M放到村里,很快成為了洞頭村村支兩委思考的新問題。
“這些年,條件好了,村里很多人起了新房,還有到城里買房的。留下來的這些老院又破又舊,如果把它們用起來,既能解決村容村貌的問題,還能把游客留下來。”洞頭村村支書王新立這樣和記者說。
想到就干。村民徐先翠家的老宅是第一批被改造的。3間磚瓦房,外加一個大院子,原本因為長期沒人住,屋墻都脫了皮。改造后,走進大門,濃濃的簡約美、田園風撲面而來,屋子里面,現代化的設施一應俱全。而且因為房子是村委會負責代租,徐先翠只要坐在家里,就能拿到每年5000元的租金,5年后還能往上漲!
另外還有高平市野川鎮圪臺村、佛兒凹村利用易地搬遷后空閑地區發展民宿康養,盤活宅基地390畝。陽城縣蟒河鎮押水村將破舊房屋作價補償,按照宅基地每平方10元的標準改建民居民宿,盤活宅基地30畝等等。越來越多的農村耕地、林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通過租賃、入股、土地托管等形式被盤活,走入市場。
與此同時,農村集體經濟也在“改革”的浪潮中迸發出勃勃生機。沁水縣端氏鎮山澤村,過去是省級貧困村,有村民158戶。改革中該村將盤活的“四荒地”20000畝,流轉給山東貝隆公司和國電投山西新能源公司,大力發展杜仲種植和光伏發電,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8026元增加至2019年的10090元,形成了“產權改革+土地流轉”模式。鄭村鎮侯村村引進大象飼料廠落戶該村,村民以每人3000元的福利入股,年收益15%,在去年一舉成為沁水縣第一家由分福利變分紅利的村。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盤活農村集體土地資源的實施辦法》《關于在全市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和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試點工作的意見》《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為改革“保駕護航”。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通過承包經營權流轉、入股和土地托管實現承包地規模經營82.8萬畝,農村宅基地盤活利用5648.19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盤活8360.83畝,林權抵押貸款獲批貸款200萬元。實現了“農民、土地、市場”有效對接,大量的農村“死資源”變“活資產”、農民“社會人”變“市場法人”,總結出一條村集體經濟增長、農民收入增長的“雙變雙融雙增”試點經驗,闖出了一條以“四塊地”改革為驅動,農林文旅康項目為承載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新路子。
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顏值”
走進陽城縣西溝鄉,第一感覺這里不像農村!一下高速,32米寬雙向8車道的柏油大馬路,道路兩旁一排排干凈整齊的民房,還有一塵不染的街道,高聳的路燈,與我們印象中的農村形象完全不一樣。
2018年晉城市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西河鄉聚焦“拆違治亂、戶廁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四項重點工作,統籌推進村莊規劃編制、農村綠化美化、基礎設施提升等工作,拆除旱廁1367座,鋪設污水管網55千米,改造戶廁4922座,清潔能源取暖行政村全覆蓋,在全市率先實現垃圾分類整鄉覆蓋。
“我們現在的生活,真的比城里不差多少!”西溝鄉郭河村69歲的老支書王林鎖滿臉笑容地和記者說。老人告訴我們,原來,村里私搭亂建的小車庫、小鍋爐房、小旱廁隨處可見,河道里也總是污水橫流,到了冬天,燒過的小煤球更是隨處可見。經過整治,村里如今道路干凈了,民居整齊了,路燈明亮了,自己家光沖水馬桶就裝了4個,“本來想著孩子們結婚后,和我們住一起,一家一個,還能有個備用的,結果人家都去住樓房了!”
西河鄉的變化是晉城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縮影。今年以來,晉城市統籌“三年行動”與長效開展的部署安排,圍繞“三生共建、六道同治”總思路,對標全省爭先目標,以“拆違治亂、戶廁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四項工作為重點,結合愛國衛生季工作,在全市1600多個村莊開展了“十項提升 百日攻堅 千村亮顏,助力愛國衛生季,全面小康大獻禮”百日攻堅行動,實現了村容村貌、廁所改造、衛生習慣等十項重點提升,包括:村莊清潔行動提升了鄉村顏值。全市94%的行政村建立了文明村規民約、“門前三包”等村莊環境長效保潔制度,確保村莊常年保持干凈、整潔、有序;戶廁改造改善了群眾生活。瞄準“干凈衛生”“無害化”目標,2020年度農村戶廁改造已完成24353座,整村推進138個,曾經衛生堪憂的農村廁所正在經歷一場“蝶變”,農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在不斷提升;垃圾治理擦亮了鄉村環境。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已基本建成,35個鄉鎮121個行政村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其中沁水縣作為省級垃圾分類試點縣,共有14個鄉鎮49個村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污水治理優化了鄉村生態。采取城市管網延伸、鄉鎮集中建站、村獨立建站、站池兜底等模式,穩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已開展污水處理的村莊有247個,農村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