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一批”項目達186個,總投資694.56億元
截至7月底,各開發區“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項目共計186個,總投資694.56億元。
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簽約項目30個,全部落地,落地率100%。
高平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65億元開展基礎設施“大會戰”。
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進重大轉型項目9個。
沁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投產4個煤層氣產業相關項目,總投資為52.5億元。
今年以來,晉城市各開發區(示范區)發揮高質量轉型發展主戰場、主引擎、主力軍的作用,緊緊扭住“項目為王”這個主抓手,拓展思路、創新舉措、真抓實干,在項目建設上“大做文章”,為在新賽道上開創新時代美麗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注入了新動能。
截至7月底,全市各開發區“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項目共計186個,總投資694.56億元,預計年產值746.86億元,全省排名第五位。其中,簽約項目77個,總投資385.16億元;開工項目68個,總投資201.22億元;投產項目41個,總投資108.18億元。項目涵蓋光機電、煤層氣、裝備制造、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驅動能力強、產業附加值高,這些項目將為晉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率先蹚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奠定堅實基礎。
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項目建設為核心,以制度創新為突破,探索形成“產業一體化布局,政策一體化研究,項目一體化謀劃,運行一體化調度,服務一體化實施”的項目建設一體化推進機制,轉變服務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全力助推項目突破。通過“五位一體”實現項目一盤棋謀劃,一體化落實,橫向上,打破部門界限,再造服務流程,變串聯為并聯,提高部門協同性;縱向上,貫通項目策劃包裝、招引落地、建設投產運營各個環節,增強項目推進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今年以來,新簽約項目30個,全部落地,落地率100%,其中,有2個項目實現了3個月投產,產值已超10億元。
高平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聚焦項目干”,確立了以新能源電池、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為主和以生態環保裝備、生物醫藥產業為輔的“兩主兩輔”細分產業方向;依托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金字招牌,派出專班對接北京、上海、寧波等地,引進了愛馳甲醇制氫燃料電池、佳貝思礦用鋰電池、中科博聯環保智能裝備等項目;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先行向開發區授權30個審批事項,審批服務時限壓縮70%,動態儲備土地1000畝,推行“一項目一專班”。同時,投資65億元,開展基礎設施“大會戰”,目前6條在建園區道路有望年底通車,全面提升“硬”實力,為企業發展打造優質環境。
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現代陶瓷、傳統琉璃產業,引進大富陶瓷產業鏈項目和陽城·蘇州產業園項目,進一步夯實陶瓷產業發展基礎。 同時,積極同廈門羅普特科技集團、長江精工鋼構集團建立合作關系,引領陶瓷企業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科技創新與產品研發能力,為產品進軍高端市場奠定堅實基礎。今年,該開發區引進重大轉型項目9個,其中陶瓷及建材產業相關項目5個,總投資達15.58億元。
沁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煤層氣產業先導區”的功能定位,以建設大健康產業園、煤層氣產教融合綜合實訓基地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園為牽引,實行全產業鏈定向招商,培育壯大煤層氣產業集群。截至7月底,投產4個煤層氣產業相關項目,總投資為52.5億元,預計年產值10.9億元。
陵川生態旅游社示范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重點區域、重點項目深度開發,完善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今年以來,王莽嶺極頂文化休閑綜合體項目、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古郊至奪火段和太行一號旅游公路“0km”標志文化驛站項目等18個項目總投資達23.75億元,目前各項目正有序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