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晉城市攝影家協會“聚焦英雄太行 傳承紅色基因”采風考察
黃河新聞網晉城訊(記者尚東霞)9月11日—13日,晉城市攝影家協會開展了為期三天的“聚焦英雄太行 傳承紅色基因”采風考察活動。27名長期工作、生活在基層一線的會員參加,他們均是各縣區近年來創作上卓有成績的攝影藝術家。
圖為晉城市攝影家協會首站到達陵川縣烈士紀念園
采風團首站到達陵川縣,參觀了烈士紀念塔和革命歷史展覽館,隨后,赴平城鎮義漢村參觀了解放軍軍工部十分廠機工房舊址、八路軍第二縱隊成立地、中共太南特委舊址和原華北軍政干部訓練所舊址。
圖為采風團在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沿線第一山林場展覽館
首日下午,會員們專程到太行一號旅游公路陵川段沿線采風。重點拍攝了太行一號“0km”標志文化驛站、沿線第一山林場、棋子山國家森林公園,陵川段起點國家歷史文化名村浙水村、松廟村的民宿建設,用鏡頭生動地記錄了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是如何串聯起一處處沿線城鄉美景,將一條自然風景線化作人文歷史線、生態富民線。
圖為晉城市攝影家協會生動記錄太行一號旅游公路陵川段串聯城鄉美景
按既定行程,12日上午,攝影家協會一行先至沁水縣石室村。1944年,太岳革命根據地首府遷至石室村一帶,陳庚、謝富治創建的陳謝兵團就在這里誕生,這里還是當年《新華日報》太岳版編輯部舊址,人民作家趙樹理工作之余,也常到這里坐談。隨后,采風團到達沁水縣土沃鄉南陽村——當年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太岳分校、沁南抗日政府駐地,被譽為“沁河的小延安”。在這里,晉城市攝影家協會主席王林領誓,帶領會員重溫了入黨誓言。
圖為采風團到達沁水縣土沃鄉南陽村——當年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太岳分校
圖為晉城市攝影家協會主席王林領誓,帶領會員重溫了入黨誓言。
從南陽出發,采風團又實地感受了沁水縣近年主推的康養景區——太行洪谷國家森林公園。五代后梁山水畫宗師荊浩曾隱居于此,創作傳世之作《匡廬圖》,如今,這里是山西省唯一的“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也是繼西藏阿里、那曲、江蘇野鹿蕩之后,全國第四個獲此殊榮的地區。
離此不遠,即是杏則村。2020年 8月2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公示名單,山西共有8個村落入選其中,晉城市兩村上榜,杏則村便是其中之一。一個月前,杏則龍隱山居文旅小鎮剛剛建成啟動,以徒步休閑運動為切入點,開發高檔民宿,探索農林文旅康產業相融合的發展之路。
圖為晉城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徒步杏則村文旅小鎮,實地感受農林文旅康產業相融合發展成果。
盡管身心疲憊,攝影家們興致不減,他們中有的人甚至一年到過10多次歷山,然而,歷山的四時之美,晨昏之變,在他們的鏡頭中,卻風采不減,常拍常新。
圖為晉城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在歷山合影
會員感嘆,南陽可謂集山水文化、民居文化、紅色文化于一體,“如畫沁水百里畫廊”名不虛傳。
采風最后一日,大家來到澤州縣北石店鎮。當年一條茶馬古道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今天的七嶺店村得毗鄰主城區之便,仍然發展勢頭蓬勃。離此不遠的南石店村是當年李先念晉冀魯豫野戰軍十二縱隊整軍地舊址,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黨校舊址。
圖為采風團在澤州南石店村尋訪當年李先念整軍舊址。
通過此次采風考察活動,攝影家們對晉城文化,尤其是紅色文化有了更感性的認識,收集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他們表示,將根據各自的主題創作需要,擇日再繼續深入采風考察,用相機記錄今昔發展變化。
晉城市攝影家協會主席王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晉城有著特別深厚的文化積淀,特別是紅色資源豐富,這是很多地方難以比擬的,也是晉城得天獨厚的一筆財富。本次采風活動號召大家以攝影藝術的形式宣傳晉城的紅色資源之厚、錦繡山川之美、康養文化之蘊,把晉城的文化名片推向山西、推向全中國,讓更多游客走進晉城,了解晉城。(本文圖片均由晉城市攝影家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