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逶迤綿延,為這里孕育出豐饒的生態資源;滔滔沁河奔流不息,給這里滋養出璀璨的人文稟賦。壯麗山河造化出一片鐘靈毓秀的天地,為晉城市發展康養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論為指引,晉城市發揮豐富的資源優勢,多業態共融打造康養產業集群,在全力發展康養產業的征程中努力邁出一條新路。
生態筑基 文旅式康養火起來
綠色山谷里,古樸的老院子、時尚的玻璃屋錯落交融;花草爛漫中,曲徑通幽的小路、淙淙而過的小河相映成趣。仲秋時節的早晨,沁水縣土沃鄉杏則村的“龍隱山居”文旅小鎮里已是絡繹不絕的游人。
“休閑、徒步、觀光、民宿,這就是我們康養的特色,好風光和好環境備受游客青睞,你看,30多間民宿客房自開業就沒空過。”小鎮運營負責人高軍飛笑著說,自8月25日起“龍隱山居”文旅小鎮建成投運,便受到了周邊市民的熱捧。
微風吹過漫山的松翠,藍天白云下,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蜿蜒起伏。9月18日,陵川段的“松廟驛站”又迎來了一批前來“打卡”的游客。“這里空氣滿含負氧離子,加上現代化別致的民宿,大家對我們好評如潮,現在民宿已經預約到了國慶前后了。”松廟村第一書記郭高鑫道破了“火爆”的原因。
“處在負氧離子富集層,森林覆蓋率42%以上,林木綠化率49.93%。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7℃-12℃,旅游舒適期長達7個月……”憑著良好的生態氣候,作為全省唯一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整市推進試點,近年來,晉城市大力實施以文旅為支撐的康養提升工程,著重加強旅游景區(點)、鄉村旅游示范村的康養基礎設施投入,將晉城康養文化融入到景區(點)的方方面面,開發富有鮮明晉城特色的文旅康養產品,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康養消費需求。
如今,城區的洞頭村、澤州的司徒小鎮、高平的臥龍灣……一個個各具特色的鄉村康養旅游項目遍地開花,成為一處處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除此以外,依托王莽嶺、太行洪谷、玨山、丹河濕地、吳王山等景區打造的康養旅游綜合體亦正展露雛形。
優質的康養資源,不僅在幽靜的鄉村。在沸騰的市區周邊,白馬寺山、吳王山、鳳凰嶺、時家嶺等森林公園愈加蔥郁繁茂,街角巷尾的游園星羅棋布,與青山相交映的還有城區東西兩河蜿蜒而過,一城綠樹、半城碧水日益成為晉城市民休閑娛樂、活動健身、享受高品質生活的“后花園”。
此外,不僅是樂享回歸自然的愜意,晉城市還在活化利用歷史遺存上也拿出了實招。他們在郭峪村、中莊村、良戶村等古堡村落中打造出了集食宿、研學、演藝于一體的沉浸式文旅康養項目,帶給游客全身心的旅游康養體驗。
“晨起山霧環繞,夜伴清風入夢。尋一方庭院,沏一壺清茶,捧一席書卷,將時光輕柔安放……”這正是晉城康養產業的魅力所在和真實寫照。
醫養結合 養老式康養熱起來
山水清麗,風景宜人。走進澤州縣巴公鎮東四義村里,千姿百態的翠綠植物縈繞眼前,湖中荷葉伴著微風輕搖著身子。閑適前行,不遠處便是壯之樂養老院。
去年4月,集養老休閑、養生保健、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壯之樂養老院在東四義公園落成,憑借園林式的環境和醫院般專業的服務,迎來了不少老人的入住。
“空氣好,生活好,我們每天在一起唱歌、跳舞、打球,還定期享受醫療康復服務,自從住到這里,我哮喘的老毛病就沒再犯過。”午飯后,和老伴一起散步的梁文英老人美滋滋地說,“住在這種回歸自然的好環境中,真是不賴。”
相比壯之樂的靜謐祥和,位于澤州北路路旁的瑜園老年公寓則盡顯科技感和智慧化。
只見幾棟棕紅色的高樓拔地而起,山西省中醫院晉城分院的標牌赫然醒目。“目前我們一期工程醫院和4棟老年公寓已全部完工,預計10月底投入運營。”項目負責人柴慧萍介紹,瑜園老年公寓是以優勢醫療資源為引領的醫養一體化老年公寓項目,“整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一個智能化、酒店式的醫養一體公寓,入住這里的老人不僅可以享受專家團隊全周期的診療,還可獲得餐食、保健、娛樂等專業服務,成為高質量的養老生活空間。大多數老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據了解,晉城市人口總數約為235萬,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38萬,約占該市人口總數的16%。面對這些老年人群體,全市共建成住養型養老服務機構74所,總床位7424張。而在全市10家二級以上的綜合醫院中,7家開設了老年病科,全市一級以上的醫療機構,幾乎全部開通了老年人優先就醫綠色通道。
與此同時,該市還以醫養結合為抓手,推動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加強協作,以簽訂協議的方式,定期為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入住養老機構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了80%。除此之外,晉城市創新推動醫養一體化項目建設,變“夕陽工程”為“朝陽產業”,給新型養老、全方位養老奠定扎實根基,全力推進養老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康馨苑養生養老示范區、恒光博愛康養服務中心、高平神農健康城等高品質、現代化的養老康養產業項目如春筍般涌現。未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將樂享晚年。
藥食同源 農業式康養旺起來
“這茶就是小時候喝的那個味兒。”在上海發展的劉興旺回鄉考察投資,啜飲一杯清香四溢的連翹茶,他說,“小時候暑熱上火,家里人都是上山采連翹葉子泡水喝,香中蘊含些許甘苦,口感獨特還有功效。”在劉興旺看來,連翹茶不僅是故鄉的味道,經歷了時間的發酵和科技的助力,它更是時下注重養生保健的大環境下備受歡迎的佳品。
“不像過去的土方法,這茶要經過萎凋、揉捻、發酵、烘干等現代化的制茶工藝,化身成為不同品類的茶葉。”澤州縣山西澤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寧說,在采取大規模標準化種植的同時,他將傳統制茶方法與現代工藝有機融合,讓連翹茶走向廣闊的市場。
得益于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藥茶在晉城分布廣泛,品種頗多。為幫助眾多的藥茶生產、加工、銷售企業,今年5月,晉城市成立了藥茶協會,并制定了2020-2025藥茶產業發展規劃,計劃2025年底,全市藥茶規模化生產企業要達到20家,設計加工能力達到4000噸,藥茶年產量達3000噸,把晉城藥茶產業建成特色鮮明,設施完善,格局合理的現代優勢產業。
秋風徐徐,金色的陽光灑滿田野,一穗穗澄黃谷子在經過晾曬、碾壓、翻騰后,變成了一顆顆谷粒燦爛的小米……“咱這地理位置為孕育優質小米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拿我們澤州縣北義城鎮魯村小米來說,生長于紅土地核心產區,晝夜溫差大,地下礦物質含量豐富,小米營養價值極高。”山西五谷養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晉軍說,“為保證品質,我們從播種到秋收全程指導、跟蹤服務,讓‘魯村牌小米’真正變成農戶手中的‘黃金米’。”
無論一品濃香的藥茶,還是金燦燦的小米,都是晉城發展“藥食同源”產業、打造“康養晉城”品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晉城著力挖掘農業康養內涵,大力推進功能農業發展和藥茶全產業鏈發展,全市藥茶生產銷售企業達到了17家,生產十余種藥茶產品,年綜合加工能力500余噸,銷售額1000余萬元。加之首屆中華藥食同源產業發展論壇在該市舉辦,更加擦亮了“藥食同源、源在晉城”的亮麗名片和文化品牌,促進了“特色農產”向“康養食品”升級轉化,成為了全市全域旅游發展、“康養晉城”品牌打造的重要支撐。
把“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養、老有所樂”作為發展康養的目標,讓人民群眾過上高品質生活,晉城市盯住康養產業這一新業態蓄勢發力,久久為功,假以時日,“康養晉城”品牌將在全省乃至全國叫響叫亮。
編后:
康養產業的發展壯大,是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礎,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康養產業逐漸成為未來消費潛力巨大、政策紅利多多、發展前景美好、產業帶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勁的朝陽產業。
晉城市以康養為牽引,系統謀劃旅游、醫療、農業、養老、現代服務業等配套產業,形成“康養+”多業態的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在不斷打造太行文化旅游名城、新一線旅游城市和康養示范市的同時,也為全省乃至全國康養產業的發展探索路徑、提供經驗。(王天曉 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