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山西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精準施策,把各項工作往深里走、往實里抓,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全面客觀反映山西省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總結經驗,勠力前行,黃河新聞網特別策劃了《小康路上》系列專題報道圍繞山西省脫貧攻堅舉措成效、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優勢產業項目、基層扶貧干部等內容進行采訪真實書寫“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的山西答卷。
黃河新聞網晉城訊(記者劉亞男)初秋時節,記者走進山西省晉城市西嶺村村民張崩兒家里,82歲的他緊緊握住晉城市生態環境局駐村第一書記張鮮花的手,滿臉笑容地向記者說:“自從晉城市生態環境局幫扶我們村改造危房、建農家樂、修路、建村委會大樓、建設污水處理工程……村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不少,別看我年紀大了,身子骨好著呢,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2016年,晉城市生態環境局成為陵川縣馬圪當鄉西嶺村幫扶單位。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如今的西嶺村,小到垃圾桶,大到污水處理項目,處處都有環保人的影子,西嶺村的環境綜合治理成為佳話,脫貧攻堅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這讓一心想把日子過好,想讓居住環境變美的村民更有底氣。
西嶺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貧困人口166人。貧窮、閉塞、落后一度是西嶺村村民的隱痛。“農村變不變要看領頭雁”,村委會和村支部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組織的核心。自晉城市生態環境局派駐幫扶工作隊以來,隊員們與村“兩委”干部逐家逐戶進行走訪,嘮家常、講政策、摸癥結,通過集中座談、典型現身說教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從思想上拔“窮根”,為貧困戶謀劃可行的幫扶措施。
“村子要脫貧,村容村貌必須要有新變化,我們是環保人,環境治理不好,老百姓會笑話的。”在走訪調研中,幫扶工作隊發現村民隨處傾倒生活污水,嚴重影響了村里的環境。為此,工作隊決定盡快幫村里建一個污水收集處理廠,項目建成后可以滿足全村排污需求。張鮮花說:“當時這個項目考慮到村民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晉城市生態環境局投入50萬元建造,在建造過程中,我們依靠自身優勢,通過咨詢環保志愿領域的專家進行科學規劃,確保高質量完成。”
為了讓黨員活動有場所,讓群眾學習有場地,針對西嶺村黨支部陣地年久失修成為危房的現狀,2018年,晉城市生態環境局擠出工作經費,對村黨支部辦公場所進行改擴建,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了村級活動中心。同時,對西嶺村村容村貌進行了改造,完成村內文化墻建設;推進公廁改造;對3個自然村照明條件差的路段增設10盞路燈;啟動“愛心扶貧超市”,營造了“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環境提振精氣神、全民共建好鄉村”濃厚氛圍。
采訪中,一輛農用三輪車從記者身邊駛過,滿車載著的深色植物吸引了我們。“這是村民們種的紫蘇,正拉去中藥材加工廠換錢呢。”駐村第一書記張鮮花向記者說道,“種植紫蘇的肥料、種子都是由政府免費提供的,村民們通過種植紫蘇每年也能產生一定的收益。”除了中藥材加工項目,在幫扶工作隊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西嶺村還引進了前嶺養殖專業合作社、萬豐養殖專業合作社兩個養殖專業合作社。其中,前嶺養殖專業合作社以村集體注入扶貧資金43萬元入股,合作社按9%的比例分紅返還村集體,村集體對貧困戶按一定比例進行分配,53戶、166名貧困人口人人受益,戶均增收600余元。
“這兒建設的農家樂環境好,飯菜味道鮮美,一點都不比酒店里的差。”來自河南的騎行愛好者段先生不禁贊嘆。“現在的農家樂原址是一片荒蕪之地,經過晉城市生態環境局和鄉里的開發治理,農家樂蓋起來了,帶動了村民增收。同時,整村環境改造提升工程為西嶺村下一步打造休閑避暑文旅基地奠定了扎實基礎。”西嶺村村支書張素印說道。
圖為晉城市生態環境局在西嶺村開展扶貧主題黨日活動
除了改善村容村貌、引進產業,晉城市生態環境局動員黨員干部和中青年志愿者前往西嶺村開展“送溫暖”“消費扶貧”“志愿服務”等活動,用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踐行責任擔當。“脫貧攻堅以來,因為有了晉城市生態環境局的幫扶,馬圪當鄉西嶺村有了集體產業,老百姓也有了穩定收入,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脫貧成效顯著,從一個貧困落后的村子蛻變成馬圪當鄉脫貧攻堅的典型村。”馬圪當鄉副鄉長程勁草驕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