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下午14時15分,晉城火車站信號樓,隨著值班員劉京海與列車司機聯控作業完畢。“滴……”長長的鳴笛聲中,由太原開至晉城的2673次列車,緩緩從遠處駛入一號站臺。
列車停好,客運值班員武紅萍早已經和她的同事各自就位,引導乘客尋找車廂、上下車、發送信號,再目送火車駛向遠方。這一套流程,她們已經做了半輩子。
“我是1997年來到的咱們車站,到明年也就該退休了。這幾十年,可以說是經歷了車站由臟亂差到現在整潔有序的全過程。”在武紅萍的敘述中,記者也第一次聽到了晉城站的歷史。
車站建站時間在1959年,最初為四等小站,隨著鐵路改革發展、太焦線電氣化改造和晉城縣升格為晉城市,車站最終于2011年升格二等站。可以說,從他誕生的一刻,就與晉城緊緊聯系在一起。
“以前,我們的乘車秩序、乘車條件都很差,站臺不夠長,旅客又多,像K1165及到太原方面的列車,上站臺的時候,游客都需要踩著道渣往上爬,特別不方便,下車的時候也很容易摔倒。通過幾任站長的努力,環境不斷地改善,現在站臺直接延伸到火車頭的位置,旅客們可以平穩有序地上下車,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改變的不僅僅是站臺整潔有序、車流明晰的站前廣場,窗幾明凈、煥然一新的候車大樓以及完全符合現代車站標準的候車室等。
從記者走入火車站廣場開始,作為一個本地人就看到了太多的不同。“我們車站的站貌和環境衛生有了很大的變化,先后更換了站名字、大廳玻璃,候車區配置了空調,新建了衛生間,新建了重點旅客、軍人候車區和兒童游樂區,還有母嬰室,硬件設備設施的改進可以說是翻天覆地。”晉城車站掛職黨總支副書記徐霞告訴記者,尤其近幾年,晉城市委市政府和鄭州局集團公司對車站的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
售票廳、候車室、進出站口、車站廣場更新了大量公益廣告和條幅,站內新建了衛生間、母嬰室。候車室配置空調、改進了進站口無障礙通道、新建了停車場、更換部分玻璃和門罩、粉刷扶梯、網絡線、配齊消防設備設施等等,解決了車站長期遺留的老大難問題。
“以服務為宗旨,待旅客如親人”這句掛在出站口的話,晉城車站客運主任張瑜跟記者念叨了好幾遍。她告訴記者,在公路欠發達的年代,車站最大的運輸難題是如何讓所有人都能擠上火車,就是“走得了”。
而如今,隨著經濟發展,乘坐普速火車的乘客比以前減少很多,但旅客的出行需求也從基礎的“走得了”到“走得好”更要舒心、安心。“這是對服務品質的更高要求。”這幾年,從進站售票開始,晉城站的服務優化就貫穿了乘車的全程。“我自身感受到變化最大的是,旅客從前在窗口是排長隊買票,到現在動動手指在網上就可以購票。窗口從以前只可以用現金買票,到現在可以用微信、支付寶、刷卡等多種方式支付。售票業務也從以前的售票、退票、改簽增加了身份信息核驗,常旅客會員等多種業務,變成了一個服務型的綜合窗口。”從事售票工作將近30年售票員劉俊麗說道。
而針對咱們晉城人出行選擇最多的長治北到北京西的K1165次列車和晉城開至太原的2674次列車車站服務也有針對性的不同。“這些熱門車次乘坐旅客量多,出行需求量大,更要做好服務。比如說咱們專門設置了K1165次的候車專區,為重點旅客提供便利的服務,進一步優化了進站的流線,同時也增配站臺乘降組織和引導人員的力量,為旅客提供一個安全,舒適,方便,快捷的出行環境。”
此外,從6月20日起,晉城車站也同步啟用了電子客票,旅客只需要拿著身份證通過自動檢票閘機,就可以輕松完成從進站到上車再到車站的全過程,全面進入了“電子客票時代”。而隨著高鐵時代的馬上來臨,晉城站也有著新的要求和標準。
晉城車站站長董建民擲地有聲地說道:“咱們車站從60年代太焦線成立以來,見證了晉城市的滄桑發展和變化,也和咱們晉城市人民一樣共同成長。隨著高鐵時代到來,作為我們普速站,也要用高鐵標準和高鐵精神,譜寫我們為晉城市廣大老百姓出行服務的理念,讓老百姓體會感受到我們普速站的高鐵服務。”
“滴……”長長的鳴笛聲中,由晉城開至太原的2674次列車,緩緩從一號站臺駛向遠處,晉城站的工作人員們也有序離開,迎接下一趟列車的到來和離去。
一座晉城站,一部晉城史。六十年的歲月中,他始終默默屹立,同所有晉城老百姓見證著最真摯的歡迎,感受著最傷感的離別,更迎接著一場場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希望。老站,自有新氣象。(盧科、王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