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晉城 > 正文

脫貧攻堅考場上的晉城答卷

來源:晉城新聞編輯:郭晨霞發布時間:2020-10-18 17:32:12

  一條條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農家、一座座新修房屋整齊排列、一片片特色蔬菜大棚綠意盎然、一個個富民產業落地生根、一張張樸實的笑臉競相綻開、勾勒起“脫貧花開節節高”的美麗畫卷……回望砥礪奮進的脫貧攻堅之路,晉城市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陵川、沁水2個省定貧困縣摘帽,20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5萬戶、6.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全市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考場上,晉城廣大干部群眾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晉城答卷”。

  黨建引領聚合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

  人民群眾在哪里,黨建工作就要加強到哪里,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就要發揮到哪里。陵川縣積極探索“黨建+移民”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管理服務模式,于2018年11月正式掛牌成立沙上頭移民小區黨支部和陽光扶貧移民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服務移民、管理移民、引領移民等方面的引領作用,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移民小區黨支部的成立,不僅讓搬遷的52名黨員找到了新家,也讓搬遷群眾找到了脫貧致富的“主心骨”。

  “我要沿著父親的路繼續走下去,盡己所能,不辜負父親的期望,不辜負老百姓的期望。”面對記者,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子涵說。2019年8月2日,郭子涵的父親、原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積勞成疾,不幸因公殉職,年僅51歲。10天后,郭子涵帶著父親未曾完成的“遺愿”,主動申請到脫貧攻堅一線。如今,經過一年多的歷練,她已完全融入到了臺北村。

  打贏脫貧攻堅戰,駐村幫扶是關鍵。2015年以來,晉城市分兩批選派3718名市縣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到418個行政村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目前在崗1316名,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軟弱渙散村全覆蓋。五年來,廣大駐村幫扶干部扎根基層、默默奉獻,把扶貧之路作為“心中的長征”,譜寫了一曲曲脫貧攻堅的時代贊歌,在鄉村一線凝聚起了決戰完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更激勵廣大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走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

  產業就業促增收

  藏在大山溝里的松廟村,風光秀美、空氣清新,是發展旅游的絕佳之地。但長期以來村民以種糧為生,收入微薄,加之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后,許多人遷徙而去,日漸“空心”的松廟村陷入貧困。近年來,在幫扶單位和各級政府的幫扶下,松廟村借助太行國家一號風景道的建設,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康養旅游,實現了整村脫貧,村民們的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農民增收,晉城市先后出臺了《關于疫情期間支持脫貧攻堅十項政策的通知》《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建立企業幫建、村村結對、社會幫扶、機關幫聯等長效機制,推動全社會力量幫助貧困村農民脫貧致富。

  作為全省唯一農林文旅康融合發展整市推進試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了實施意見,規劃了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并因地制宜發展各類特色產業。針對偏遠貧困山區的實際,引進社會資本“上山下鄉”,發展種、養、加等適度規模農業產業經營,讓闖市場、抗風險能力不足的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就近打工、訂單生產等形式,參與到產業鏈中,通過“跟著干”,實現穩定脫貧,致富奔小康。

  同時,通過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積極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強化消費扶貧、探索發展“三農”保險等形式,切實降低貧困戶進入市場的成敗和風險,鼓勵他們“自主干”,促進貧困山區農戶發展壯大農業產業。

  如今,陽城縣河北村的光伏發電、沁水縣山澤村的萬畝杜仲、陵川縣松廟村的民宿經濟、高平市玉露香梨以及雜糧加工、藥材種植、生態治理、鄉村旅游……一項項產業、一個個項目,讓山村群眾多少年來的脫貧夢想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變成了現實。

  目前,全市51個集中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已完善并投入使用,其中8個500人以上的安置點建設扶貧車間13個和2個產業園區,共吸納貧困勞動力576人,有效鞏固提升了脫貧攻堅成果。

  民生保障重提升

  擺脫貧困,最基本的是穩定實現貧困群眾的“兩不愁三保障”。圍繞這一目標,市委市政府訂規劃、添措施、補短板,用足用好國家每一項扶持政策,努力使每一筆扶貧資金、每一種扶貧資源都發揮最大效益,極大提升了脫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義務教育保障。全市組建11個辦學集團、97個各種類型的學校發展共同體;開展了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5145人;年內將新改擴建兩類學校41所,確保貧困學生義務教育有保障。

  ——基本醫療保障。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享受“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136”兜底保障政策等特殊救助制度,持續開展健康扶貧“雙簽約”,全市貧困人口全部參加基本醫保,參保率100%,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實際報銷比例達94%以上;大病救助2430人,全市6266名建檔立卡慢性病貧困患者全部享受慢性病各項政策待遇。

  ——住房安全保障。2016年以來,全市共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650戶;累計完成農村住房危險等級鑒定20086戶(除易地扶貧搬遷、采煤沉陷區治理、死亡等)、完成住房安全性認定2650戶;全市農村住房安全保障目標基本實現。

  ——飲水安全保障。2016年以來,全市共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建設資金3.75億元,實施工程1097處,鞏固提升1459個自然村65.7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水平,全市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基礎設施大變樣

  脫貧攻堅,基礎為先。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晉城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快補齊貧困村的基礎設施發展短板,著力解決貧困地區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出行難、通訊難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出行條件全面改善。近年來,共投入扶貧資金約7.6億元,修建農村公路約2400公里,其中:撤并建制村和建制村通硬化585公里,窄路基路面拓寬236公里,農村公路完善提質工程164公里,養護提質工程604公里,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768公里,危橋改造5座,建設農村旅游公路127公里,全市所有的建制村和3A以上的旅游景點都通了水泥(油)路。同時,實現了全市所有建制村全部通公交和市域范圍內“一元公交”全覆蓋,推動了農村人流、物流、信息流及文化旅游流的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鄉村振興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

  ——電力保障更為可靠。累計完成陵川、沁水兩縣村村通動力電、機井通電、光伏配套、扶貧易地搬遷等工程項目67項,總投資3.14億元,惠及233個村。完成光伏扶貧項目并網205戶,容量7474.8千瓦,電費補貼按規定全部發放到位。實現了全市所有鄉村通動力電,易地扶貧搬遷點全部滿足供電需求。

  ——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重點整治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實現了所有行政村干凈整潔有序目標。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了1273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使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90%以上行政村。

  在此基礎上,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投資1.4億多元,實施貧困村鞏固提升項目451個。經過幾年的攻堅,貧困村村容村貌、戶容戶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部實現了通水、通路、通電、通網、通班車,解決了多年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一批貧困村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走出了從貧困村到美麗鄉村的發展新路。

  兜底保障織密網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2016年以來,晉城市對特殊貧困人口,全面落實農村低保、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累計為7.2萬人次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發放救助資金2.7億元;發放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助金1196.6萬元;發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金2705.7萬元;發放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補貼7559萬元。農村低保標準連年提標,今年達到每人每年5280元,位居全省第三。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享受農村低保8410戶13122人,享受特困供養2752戶2765人,臨時救助1314人次,實現了動態的應保盡保。

  針對脫貧監測戶、邊緣戶兩類群體,晉城市推出返貧致貧預警機制和“1+5”脫貧綜合保險,確保不發生大的返貧致貧問題。2019年—2020年,市縣兩級財政投入1524.72萬元,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投保,兜住其收入底線,防返貧,保脫貧。(撰稿:閆來俊)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三区 |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