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晉城 > 正文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沁水縣脫貧攻堅紀實

來源:太行日報編輯:郭晨霞發布時間:2020-10-19 11:12:00

日新月異的沁水縣城

  悠悠沁河,宛若游龍,流文明一脈;

  巍巍歷山,雄峙于西,孕人杰一方。

  近年來,晉城市沁水縣黨員干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啃硬骨、涉險灘,帶領廣大群眾凝心聚力,開拓進取,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2017年,精準實施了“126”扶貧工作法,下足繡花功夫;2018年用“兩增收兩提升一兜底”,補齊工作短板;2019年,“三抓三嚴一銜接”,鞏固脫貧成果。成功探索出一個可供復制的脫貧攻堅新樣板。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實現整體脫貧。脫貧攻堅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陣,連續兩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連續三年在省委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位列“好”等次。一份份榮譽,一個個笑臉,彰顯了脫貧決心,展現了沁水變化。

文化下鄉

  黨建引領聚合力:吹響“沖鋒號”

  沁水縣委書記原光輝說:“黨的領導是決勝脫貧攻堅的‘定盤星’。脫貧攻堅戰,哪里有貧困‘碉堡’,哪里就有黨旗飄揚。”

  五年來,沁水縣壓緊壓實“三級書記”抓脫貧責任,構建“三級包扶”格局,創新完善“一梁三柱”農村基層黨建機制,配齊配強扶貧力量,吹響脫貧集結沖鋒號。

  把牢第一責任不動搖。縣委書記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先后批示督辦脫貧攻堅相關事項32項,深入一線調研23次,召開小組會議16次,辦公室會議24次,提升了黨組織凝聚力。

  扛起主體責任不推諉。縣、鄉、村三級書記深入28個貧困村開展遍訪貧困對象行動,累計解決問題928個。縣鄉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全面落實“雙簽”責任。47名第一書記、202支工作隊、609名工作隊員駐村入戶,87個縣直單位、3368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針對四類戶,建立幫扶臺賬,領導幫、重點幫、連續幫、跟蹤幫,把責任落實到位。

  壓實監督責任不松懈。縣紀委監委緊盯資金流向、項目管理、政策落實、領導責任、干部作風等關鍵環節,持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2019年,處置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0件,給予黨紀處分6人,組織處理34人,強化了脫貧攻堅作風建設。

扶貧車間

  產業扶貧拓路徑:打造“聚寶盆”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要確保貧困人口一個不落地精準脫貧,產業扶貧才是重武器,才能拓路徑,打造聚寶盆。

  著力做大“產業圈”。以“一村一品一主體”為抓手,以新型經營主體為紐帶,以特色農業、旅游、光伏、電商四大產業為支柱,抓項目、擴規模、創品牌,2016年以來共安排扶貧產業項目資金15702.425196萬元,實施產業項目395個,28個貧困村全部實現了“五有”全覆蓋。成功創建“百里畫廊”土沃整鄉推進試點,沃泉小鎮、杏則徒步小鎮、南陽紅色文化康養旅游區、西文興文化旅游區等融合發展園區已形成規模。

  著力做實“設施圈”。重點實施7大類18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脫貧攻堅項目,涵蓋交通、水利、文化、電力、醫療衛生等各個方面,農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制定了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貧十二項措施,多措并舉解決好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貧困村貧困戶生產資料保障和農特產品銷售、扶貧企業扶貧項目開工復工,促進貧困群眾增收,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著力做強“金融圈”。2016年以來,全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49621.36萬元。同時,加大產業扶貧金融支持力度,2016年以來累計發放小額信貸12005.24萬元,惠及2531戶次,設立風險補償金857.5萬元,達到8:1的比例,精準用于貧困戶發展生產。

萬頭豬場

  民生保障助攻堅:突破“瓶頸口”

  易地搬遷扎實推進。全縣共安置1312戶3263人。21個集中安置點共安置1238戶301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04戶2957人,同步搬遷34戶62人)。分散安置74戶244人。拆除、復墾、入住均達100%。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農房質量提升。對全縣四類8040戶進行住房安全等級鑒定。129處16474戶飲水安全圓滿解決。

  教育就業力度空前。率先在全省實現十五年免費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對象子女343人,入學率100%。今年重點實施14項教育扶貧重點工作任務,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688人次;全面落實“雨露計劃”,資助在校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24人,二本以上貧困大學生補助27人。通過舉辦“春風行動”、“四進四送”、“民營企業”招聘活動,實現轉移農村勞動力462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74人。

  社會保障精準惠民。社會保障精準惠民。全縣農村低保兜底保障建檔立卡1176戶1582人,特困人員兜底保障建檔立卡504戶514人。兩項貧困戶占比39.6%,今年新兜底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7戶378人,2743戶困難家庭解決了基本生活困難。截至目前,共發放各類救助資金2256萬元。

  健康扶貧紅利釋放。全面建立醫保兜底保障機制,農村貧困人口住院患者補償1680人次,醫保補償696.37萬元;共為11743人次報銷醫藥費256.92萬元。通過上門現場認定、醫院鑒定為建檔立卡戶辦理慢性病1540人,“兩病”高血壓、糖尿病1451人,免費為9099名中老年貧困戶進行體檢;對2447戶5365人開展健康扶貧雙簽約,對貧困戶患者進行簽約管理,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銀耳種植基地

  深度攻堅防返貧:破除“腸梗阻”

  提升深度攻堅成色。出臺《助推深度貧困人口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確保深度貧困人口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紅利。2019年動態調整深度貧困人口57戶121人。加強對存在返貧和致貧風險的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的動態管理,確定脫貧監測戶125戶292人,邊緣戶39戶102人。制定出臺了《沁水縣防貧救助試行辦法》,扎實完成巡視、督戰、排查等93條問題整改,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描繪生態扶貧底色。持續推進“綠色生態脫貧工程”,扶貧造林合作社貧困戶參與造林人數達到326人,帶動224戶559人實現勞務增收,貧困勞動參與率達68.7%。全縣聘用貧困戶管護員414人,占比60.5%,實現綠色與扶貧共贏。

  彰顯社會扶貧本色。全縣駐村幫扶單位、國企、民企積極行動,從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產業幫扶、基礎設施、以購代銷、五進十銷、就業幫扶、走訪慰問以及現金資助等多方面入手,累計幫扶和已達成幫扶意向共計232萬元。

  創新特色扶貧亮色。通過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零收入村全部“破零”,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80%。興建8個鄉村兩級“幸福大院”項目,解決了五保、低保和深度貧困人口494戶646人的移民和養老問題。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謀振興、增成色。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脫貧攻堅到了最后關頭,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沁水全縣上下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一鼓作氣、盡銳出戰、攻城拔寨,確保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易地搬遷新房

設施完備的學校

  端氏鎮必底村:黨建引領拔窮根 雙腳踏上幸福路

  必底村位于端氏鎮西北部,距離端氏鎮20公里,全村共135戶29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56人。2017年底實現整村脫貧,2018年底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9年底人均收入突破萬元。

  2015年以前,必底村是一個處在群山溝壑中不起眼的小山村,該村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村中無勞動力,集體經濟無收入,基礎條件落后,老百姓收入不高,是名副其實的省級貧困村。近年來,必底村強黨建促脫貧,整合村兩委班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結對幫扶黨員、包村包片包帶領導五支力量,搭建起脫貧攻堅作戰部,確定了“強化班子、鞏固基礎、精準結對、壯大產業”的工作思路,穩扎穩打,逐步推進,為必底村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化核心動力,鍛造堅強堡壘。必底村始終把支部班子隊伍建設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實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任務。通過借助幫扶單位縣委辦黨建優勢,以“雙聯雙創”為依托,引導村支部正常化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常態化開展理論學習、黨務培訓、警示教育。同時對照陣地標準化建設內容,逐步健全了會議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完善了黨員管理、黨費收繳、智慧黨建等黨建檔案資料,進一步對“入黨誓詞”及黨員學習培訓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三會一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談心談話制度等“六項制度”懸掛上墻。利用主題黨日活動,積極組織農村黨員開展雜物清理、垃圾清掃、服務群眾等義務活動,引導農村黨員樹立“黨員”意識,發揮“黨員”作用。

  堅持精準施策,積極為民辦事。為加強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由縣委辦黨支部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擔任幫扶責任人,實行結對幫扶“一對一”,因戶施策制定幫扶計劃,針對弱勞動力或半勞動力人群,鼓勵發展小規模“庭院經濟作物”,通過戶均一頭豬一畝經濟作物,增加家庭收入。堅持宣傳引導,落實惠民政策。通過張貼漫畫、事例再現、上門宣講等方式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惠農政策,提高村民群眾的政策知曉率。同時,利用縣醫療集團送健康下鄉活動,組織醫療專家上門為有行動不便、疑難雜癥等特殊需求的貧困戶進行現場義診,贏得了貧困戶的贊賞和好評。

  破解產業難題 實現經濟增收。針對必底村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村中無勞動力,集體經濟無收入,老百姓收入不高的現狀,從養羊、養蜂到種植辣椒、中藥材等多個方向進行探索實踐,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山西新大象集團,采取“村集體+企業+銀行+貧困戶”的“1+1+1+1”合作模式,發展萬頭生豬養殖項目,鼓勵村兩委班子帶頭成立沁必養豬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紅,截至目前貧困戶累計分紅41.25萬元,戶均增收1.5萬元,同時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增收15.5萬元。為避免產業單一、后勁乏力的現象,借鑒山澤村發展杜仲產業的經驗,進一步發展杜仲種植項目,以三年為周期,分批實施,流轉村民土地300余畝,持續帶動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在發展生豬養殖項目中,“三通一平”是新大象集團提出的前提條件,為爭取資金支持,通過聯系溝通縣直各個部門,對接中石油駐地企業進行場地平整,對接縣水務局、水電公司、縣發改局申請項目,積極爭取資金200余萬元解決沁必生豬養殖場的“三通一平”問題。“五位一體”小額貸款是幫助貧困戶脫貧的一項重要金融政策,面對5萬元的信貸資金,貧困戶猶豫了,擔心發展不成反成債,加重自己的負擔,村兩委干部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又去晉城、到端氏、跑嘉峰、下鄭村,做貧困戶的思想工作,讓貧困戶打消思想顧慮,順利貸款入股合作社,加快了生豬養殖產業發展進程。發展產業項目為必底村民自主脫貧植入了造血細胞,也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發展動力。自2017年至2019年,27戶貧困戶已實現穩定分紅,17戶年均拿到了7500元,12戶年均拿到了3750元。村集體年均收入8.4萬元,成功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發展杜仲種植產業項目第一批已完成流轉必底村32戶農戶土地合計89.1畝,年底可為村民帶來流轉土地收入44550元。

  必底村在一朝一夕的歲月中發生著改變,如今兩委班子團結一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產業紅利充分釋放。昔日的荒溝,變成了一座大型現代化的養豬場,昔日的荒地,也變成了一排排縱橫交錯的杜仲苗。每當在年底分紅的現場,大家歡聲笑語,有的人在訴說著村里的變化,有的人在訴說著家里的變化,有的人在訴說著內心的變化......言笑間無不透露著激動與幸福,洋溢著脫貧攻堅帶來的增收喜悅。

太陽能發電

現代化農業設施

  沁水縣審計局:真情駐村出實招 精準幫扶求實效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沁水縣審計局在人手有限、業務繁重的情況下,一方面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責任,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一方面積極響應號召,調遣精兵強將投身到脫貧攻堅的洪流中來,深入基層,融入群眾,精準幫扶,務求實效,為龍港鎮固鎮村逐步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樹牢“交總賬”意識,強化組織領導

  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認真履行黨組書記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職責。選齊配強工作隊伍。精心選派三名既有基層工作經驗、又是局機關最熟悉農村最懂農業的工作人員組成幫扶工作隊,機關32名黨員和普通干部與幫扶村35戶貧困戶結對。堅持月例會制度。每月召開黨組會議,專題研究脫貧攻堅,理思路、找問題、定措施、抓落實,層層壓實責任,逐事逐項解決。每周一例會對幫扶責任人進行幫扶政策培訓,提高幫扶干部能力水平。認真執行三級書記遍訪制度。局黨組書記定期到村指導,帶領駐村工作隊員走進貧困戶家里,深入田間地頭,每到一戶、每到一處,詳細了解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幫扶成效,在走訪中發現問題,在調研中查漏補缺,列出清單限期整改,一條一條壓茬推進。

  秉持“謀長遠”思維,頂層設計規劃

  固鎮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196人,分散在3個自然莊上。針對固鎮村群眾居住分散、基礎條件落后、產業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困難的現狀,召開兩委班子、全體黨員、村民代表等會議,同時采取登門入戶看一看、生活情況聊一聊、社情民意訪一訪、群眾需求聽一聽,集思廣益,立足長遠,為固鎮村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確定了改善基礎設施和調整產業結構并重的工作思路。村集體通過因地制宜上項目、爭取政策興產業、易地搬遷挪窮屋、盤活土地夯基礎,來壯大集體經濟、改善鄉村環境;貧困戶主要是針對不同家庭狀況、致貧原因、貧困戶需求等,一對一量身定做幫扶措施,合理使用異地搬遷、醫療、教育等扶貧政策,一戶一策、不拉一人、列出清單、精準施策。

  突出“補短板”重點,夯實發展基礎

  基礎條件簿弱是制約固鎮村整體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是實現整村脫貧的最大短板。該局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幫扶工作的重點,先后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00余萬元,有效破解了群眾生產生活難題。完善基礎設施。維修支部室樓頂、室內外墻體,改善辦公條件,修建1000平方米曬糧場,維修疏通300米街道排水管道,鋪通南山田間道路2公里,解決全村群眾出行上地難問題。進行環境整治。拆除公路沿線及街道兩側25戶破舊房屋50余間和殘墻斷壁5處300余米,硬化街道3000平方米,每戶免費發放了葡萄苗,統一栽種了爬山虎,制定了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制。解決吃水問題。幫助幫扶村開鑿220米深井一口,修建80立方米蓄水池,維修改造3500米管道,徹底解決固鎮村550余口人飲水安全問題。

  圍繞“促增收”根本,培育富民產業

  針對固鎮村沒有特色支柱產業這一實際,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采取引進社會力量幫扶、建立農民合作組織等舉措,爭取扶持資金500余萬元幫助農民拓寬致富門路。一是采取“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合作模式,建成了年出欄50頭的肉牛養殖場。村集體將申請到的78萬元扶持資金投資建場,貧困戶參股,合作社負責養殖、銷售,73戶貧困戶每年戶均分紅450元。二是通過招商引資與利陽公司合作,為村集體和42戶村民分別建成200千瓦和380千瓦的光伏發電裝置。采取“村集體+企業+銀行+農戶”的合作模式,村集體負責協調安裝場地,企業負責安裝、運營和銀行貸款擔保,銀行負責發放貸款,村集體每年可增收7萬余元,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1萬元;三是將開發的40畝水地建成32標棟春秋大棚,采取“村集體+農戶”的模式運營。村集體新建大棚及水、電、路基礎設施,優先貧困戶租賃經營,村集體每年可增收10萬元,承包戶每年戶均增收8000元,73戶貧困戶每年戶均分紅250元,既解決剩余勞動力,又實現了足不出村的增收。

  織密“兜底網”防線,真情化作溫暖

  根據“兩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扎實開展“十個清零”行動和脫貧攻堅普查準備工作,針對查找出的住房安全、飲水安全、醫療保障、收入不穩定等問題,認真分析研判,制定相應整改措施,逐項整改落實到位。一是采取黨員干部捐款和單位出資相結合的舉措,三年共計籌資10萬余元,為村民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確保老弱病殘的貧困戶吃穿不愁。二是爭取資金50余萬元,24戶貧困戶順利實施了危房改造,23戶實施外墻立面提升工程,15戶貧困戶實施了移民搬遷,徹底解決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問題。三是通過健康扶貧“雙簽約”,縣財政統籌解決43戶患有慢性病的貧困基本醫療保險和就醫問題。四是將全村貧困戶的適齡兒童登記造冊,幫助在讀貧困家庭學生申請教育資助。五是落實低收入人口兜底救助政策,為8戶收入不穩定的貧困戶申請基本生活救助,1戶五保戶申請集中供養,特別是貧困戶李江意外事故住院,手術費需要10萬元,單位干部職工積極行動起來為其籌集住院費用,通過單位職工捐款、爭取民政部門扶持、水滴籌等途徑,共籌集到17114元,并為其申請辦理了低保。

  真情駐村,用心幫扶,方能栽下“搖錢樹”;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方能扎下“致富根”;聚攏五指,合力攻堅,方能鋪平“小康路”。2017年,固鎮村73戶貧困戶196人實現整村脫貧,順利通過貧困村摘帽退出驗收。面對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面對老百姓的一張張滿是獲得感、幸福感的笑臉,日日夜夜的傾情幫扶化作欣慰。接下來,鞏固脫貧成果,讓固鎮村老百姓的康莊大道越走越寬廣,將是審計干部職工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永不褪色的時代風采!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 | 中文字伊人大蕉香大蕉 |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性爱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