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晉城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驗收部署會上獲悉,自2018年4月,晉城市獲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以來,嚴格對照任務指標,扎實推進、逐項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平均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建筑面積和全市人均文化事業費,均在山西省排名第一。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塑造特色鄉村文化服務中心。陵川縣浙水村文化服務中心在民俗館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改造而成,鄉愁記憶館、圖書室、文化活動室等一應俱全,已成為網紅打卡地。文化古跡變身文化驛站,沁水縣交口村以舜帝廟為基礎,以國家級非遺“舜的傳說”為主題,打造文物保護活化利用促進文旅融合的樣板。依托非遺打造傳統文化研學基地,沁水縣土沃村以國家級非遺土沃老花鼓為主題,將土沃村文化服務中心打造成非遺傳統文化研學基地。
開展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公共文化服務有機結合。依托基層文化場館和人員,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理。建成3個縣級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示范基地,12個鄉鎮文化站記憶展館,24個村級文化記憶展廳。同時建立了紅色主題展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村史館、專題紀念館等專業化、行業化的鄉村記憶館。各級文化場館在免費培訓中開設了梆子、鼓書、剪紙等頗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機結合。
圖書館構建讀者積分信用體系,在中部地區率先實現辦證借閱免押金、服務零門檻。市圖書館、六縣(市、區)圖書館取消逾期滯納金管理制度,借助全省公共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平臺,創新性地將信用服務引入圖書館領域,運用讀者積分信用制,并制定公布相應的加減分細則,促進信用積分制的良性發展。將文獻借閱、文化活動、志愿者活動等借閱行為納入信用管理體系中,有效激勵了讀者積極性。
截至目前,全市84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筑面積全部達到300平方米以上,1679個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00平方米以上達標率達86.7%;全市人均文化事業費67.56元,全省排名第一;平均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建筑面積334.31平方米,全省排名第一;平均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177.76平方米,全省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