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晉城市委市政府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以四塊地改革為驅動,以產業振興為首要任務,以農民增收為根本目標,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市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鄉村面貌得到明顯改善,鄉村發展活力不斷激發,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顯著提升。
農村美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現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家里有了水沖廁所,能洗上熱水澡,孩子們從城里回來生活更方便了。”家住陽城縣北留鎮杏王村的72歲村民延廣勝對當前的生活十分滿意,尤其是家里裝了暖氣后,生活發生了更大變化。
初冬時節,走進陽城縣北留鎮杏王村,只見白墻黛瓦的民居分布在丘陵間,干凈整齊的道路連接著村戶,秋收的玉米堆滿庭院,還有那不經意間流露著幸福笑容的村民……“人居環境整治可算是干到咱老百姓心坎上了,誰不想著住的地方干干凈凈的啊。”看著如今干凈整潔的村莊,正在村文化廣場閑聊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說道。
與杏王村一樣,走在鄉間田野,晉城市廣大鄉村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臟亂差”的景象一去不復回,盡顯“干凈、整潔、有序”的風貌。
五年來,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農民生活得更舒心,我市啟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累計投入財政資金7.88億元,先后在35個鄉鎮121個行政村開展了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97%,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配套率超過96%,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建成3個國家級衛生鄉鎮、42個省級衛生鄉鎮、455個省級衛生村;評選出200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村、35個最美鄉村,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形成了“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的格局,“清潔村莊”比例達到了93.5%;“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百里丹河等沿線村莊整治成效明顯……
農民富 四塊地改革助力增收致富
“你看,這個就是我們去年改造的高端民宿。當時一共改造了3個院子。今年夏天對外營業,非常受歡迎。”丈河村村黨支部書記石愛國指著名為“竹林院”的民宿向記者介紹。
丈河村位于陵川縣附城鎮東南20公里處,全村有518戶1401人,耕地291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先天優勢。然而地處山區,土地始終是制約發展的最大因素。“村里旅游資源豐富,可是基礎設施差,接待條件也上不去,游客來了就只看個山,最多再吃個午飯就走了。”石愛國說,留不下游客,鄉村旅游如何做大做強?
為了加快發展,2019年,丈河村對其自然村里進掌村實施整村搬遷,將村民從深山中搬出來,并引進山西耕讀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進行合作,一方面將村內約400畝土地進行流轉,發展特色種植;另一方面將村內閑置的67處宅基地收回,發展民宿。
說起現在的生活,從山上搬下來的村民趙河山高興不已,“搬遷搬出來新生活。我把家里的3畝地都流轉給了公司,人解放出來了,就去公司打打零工、春天去山上摘摘連翹,一年下來能收入一萬五六千塊錢!”
土地是農民的根,只有用活用足土地,才能實現“三農”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在高平市野川鎮,通過盤活林地、宅基地、農村建設用地、承包地,引進有實力的企業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種植,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在澤州縣大陽鎮,村民們把古民居整體入股大陽景區,將閑置土地資源“變廢為寶”,實現由農民向股民的轉變,激發了鄉村振興活力,讓廣大農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金光大道……
五年來,我市先后出臺《關于盤活農村集體土地資源的實施辦法》《關于在全市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和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試點工作的意見》《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在全市范圍內掀起了“四塊地改革”大潮。截至目前,全市流轉土地面積32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14.5%;土地經營權入股專業合作社27家,入股面積8138.16畝;農村宅基地盤活利用共5798.2畝;采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等措施和指標交易辦法盤活8450.4畝,入市完成68宗2740.07畝;林權抵押貸款實施了2個項目,共貸款授信1300萬元,獲批貸款200萬元。大批的農村閑置土地被盤活,從死資源變“活”資產,激發了鄉村經濟新活力,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農業強 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
“現在國家教育部門明確規定把勞動實踐作為中小學生課程之一,‘教育+旅游’的研學基地,未來一定大有作為。”站在沁水縣下沃泉村中心廣場前,村黨支部書記劉李斌興奮地向記者說。
2018年,下沃泉村通過實施“沃泉小鎮”項目,確立了以研學基地建設為抓手,在村里修建“古村文化”親子教育、“西山畫廊”避暑體驗、“百姓農場”親子體驗和“智慧動帶”親子游樂等項目,探索出了一條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截至目前,下沃泉村已經接待前來參觀學習6000余人次;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被確定為晉城廣播電視大學教學實踐基地,市、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實踐基地和沁水縣中小學研學教育基地。
近年來,借助全省唯一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整市推進試點的契機,我市出臺《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試點整市推進實施方案》《關于我市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中有關問題的把握》《2020年全市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圍繞農林文旅康五種業態,創新實踐,一大批特色小鎮、特色村、特色項目落地見效,探索出一條多業態融合、多主體融合、多要素融合模式路徑。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實施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項目達到了315個,其中建設農林文旅康產業發展類試點項目50個,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類試點項目2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康養人家(農家樂)30個,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歷史文化名村8個,森林康養基地(特色小鎮、特色村)10個,打造30家“太行人家”,建設20個市級以上鄉村旅游示范村,不斷引深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晉城模式”。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眺望更遠的未來,晉城“三農”在新賽道上,正闊步邁向鄉村振興!(撰稿:李亞琴 趙玉芳 袁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