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大地競風流,金融潮頭看晉城。
“十三五”期間,晉城市金融行業圍繞市委“五個三”戰略部署,以創建金融支持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改革創新試驗區為抓手,不斷深化地方金融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打造“金融+”政銀企對接服務品牌,全面推動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大力支持重點項目和民營經濟、小微企業資金需求,扎實推進上市掛牌提質提速工程,走出了具有晉城特色的地方金融創新之路,書寫了五年跨越發展的絢麗華章。
注入金融“活水”助推高質量轉型發展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十三五”期間,晉城市以推動企業上市掛牌作為突破口,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掛牌一批、上市一批”的基本思路,形成了1家主板上市、4家新三板掛牌、70家晉興板掛牌、159家入庫后備企業的梯隊格局,為晉城市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換道賽跑積累了資本優勢。
市金融辦立足晉城市煤化工的產業優勢,積極與鄭州商品交易所建立合作機制,推動蘭花、天澤的尿素產品成功入選首批標準化免檢產品,獲批蘭花科創尿素期貨交割庫,邁出了晉城市企業進軍期貨市場的步伐。
為支持優勢產業轉型發展,市委市政府設立50億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目前,晉城產業基金正著手與山西太行基金共同發起設立山西太行富士康光機電基金、山西太行煤層氣基金,培育以富士康為核心的光機電產業集群,為晉城市打造“世界光谷”夯實基礎。
金融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晉城市緊緊圍繞國家精準扶貧戰略,充分發揮銀行機構資金主渠道,深入挖潛本地資源產業稟賦,先后推出了“光伏貸”“富民貸”“強農貸”“惠農易貸”等普惠金融扶貧產品和小額信貸產品,精準支持產業扶貧,批量帶動從事相關產業的貧困農戶增收致富。以晉城銀行為例,共為陽城縣董封鄉人參埌村投入資金90余萬元,累計發放小額扶貧貸款465萬元,爭取各級扶貧資金600多萬元,實施萬元以上項目16個。2019年,人參埌村村集體收入4萬元,人均收入9千余元,“造血式”扶貧真正讓貧困群眾走上了脫貧小康路。
撬動金融“杠桿”保障重點項目資金需求
重點項目是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引擎。
“十三五”以來,晉城市持續深化地方金融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調整金融杠桿,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有力保障了晉城市各項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
五年來,晉城市持續深化地方金融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省率先制定實施《晉城市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業績考核評價辦法》,將金融機構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情況,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情況作為重點考核內容,充分發揮績效考評的正向引導激勵作用和指揮棒作用,引導信貸資金投向裝備制造、醫藥、環保和電子等新興行業,全力保障重點項目融資需求。
2019年,市委市政府高站位、高起點、高標準謀劃“一體兩翼、協同發展”的城市空間戰略布局,將丹河新城建設成晉城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承載地。市金融辦提前謀劃、應勢而動,積極與丹河集團對接商洽,打造丹河新城現代金融集聚區,有效提升了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金融要素保障能力,特別是晉城銀行與丹河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首期提供6億元授信,為丹河新城重點項目建設和整體發展提供了一站式金融服務。
資料顯示,2017年以來,晉城市累計向金融機構發放獎勵資金1500余萬元,極大調動了全市金融機構保障重點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截至2019年年末,煤層氣、裝備制造、醫藥制造、新能源、環保、電子等6個新興行業貸款余額達62.37億元,貸款增加7.08億元,同比增多1.91億元,同比增長12.8%。金融杠桿的調節成效明顯,轉型成效充分顯現。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市金融辦、市工信局、人民銀行晉城中支和晉城銀保監分局等部門聯手推出重點保供企業名單、重點轉型項目融資需求清單等,引導各級金融機構在“先貸后借”、票據再貼現、降低反擔保要求等方面,精準落實金融支持的政策措施,未出現一例抽貸、斷貸、壓貸情況。
暢通金融“血脈”持續發力護航實體經濟
金融是經濟血脈,血脈暢方能經濟興。
“十三五”以來,晉城市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完善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持續拓展金融服務的深度、廣度和溫度,“護航”全市實體經濟,以金融服務為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孵化、中小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金融保障。
五年來,晉城市積極打造“金融+”政銀企對接服務品牌,形成了“金融+行業主管部門”“金融+招商引資項目”常態化對接平臺,調動金融機構與企業開展結對子、固定式、常態化幫扶服務,建立了市、縣兩級“金融+項目”聯動工作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全市金融支持轉型升級推進會,制作《重點融資需求項目名錄》向各金融機構進行推薦,為地方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
尤其在今年5月召開的晉城市“金融+重點工業轉型項目暨新材料產業”政銀企對接會上,16家銀行與13家工業企業簽訂了37.77億元意向貸款協議,有力地推動了重點工業轉型項目建成投產和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
為創優金融生態環境,市金融辦與市財政、人行、銀保監等部門通力合作,著力打造全省最具獲得感的企業融資發展環境。晉城市的民營企業貸款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量、增速排名全省前列,被財政部等部委確定為2020年財政支持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被評選為全省“營造誠實守信金融生態環境、維護良好金融秩序”先進市。
強化“輸血”功能 構建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民營經濟活是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為破解小微企業“擔保難、融資難”,晉城市建立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互助補償機制,鼓勵經辦銀行降低擔保抵押門檻,以信用貸款方式向廣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金融支持。該舉措進一步優化了“政府引導+企業互助+市場運作”金融服務機制,業務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屬于首創。截至2020年10月,已累計有1183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入會,875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授信5.5億元。其中848戶企業用信5.2億元,達到風險補償金的9倍,運作狀況良好。
同時,晉城市積極探索創新小微企業應急周轉保障資金模式,由市政府出資2000萬元,撬動民間資本8000萬元,成立太行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通過完全市場化運作,為民營小微企業提供接續還貸周轉服務。截至2020年10月,累計為1021家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周轉資金1260筆,金額169.49億元,相對為企業減少融資成本11933萬元。目前資金總額和周轉效率全省排名第一。
2019年,晉城市獲批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范市以來,制訂出臺了《晉城市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率先在全省整合市縣兩級擔保資源組建擔保集團,將注冊資本金規模擴大到10億元;修訂完善了《晉城市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管理辦法》,建立擔保風險補償和擔保費率補貼機制,進一步提高民營小微企業的擔保額度比重;率先在全省將500萬元以下擔保額的擔保費率降低至1%;鼓勵擔保公司敢擔保、多擔保、快擔保,融資擔保放大倍數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撰稿:馮通 王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