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山西省高平市寺莊鎮李家河村通過扎實有效的舉措,燒旺“四把火”,一步一個腳印,精準扶貧,攻堅克難,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使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都有了大幅提高,到處都是看得見的改變。
寺莊鎮李家河村位于高平市西北部,全村243戶764人,耕地面積1558.38畝,人均耕地2.03畝,黃梨種植面積350畝(老梨樹2000余棵),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6戶80人。
黨建星星火,扶貧燎原勢。打贏脫貧攻堅戰,基礎實,才會行得穩;動力足,方能走得遠。李家河村黨支部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堅持把抓黨建促脫貧擺在突出位置,夯實組織基礎,讓黨建成為脫貧攻堅的動力引擎。
李家河村黨支部建立健全了黨建工作制度和村級事務管理制度,落實黨務、村務、政務三公開,認真執行“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扎實開展“兩學一做”“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工作,嚴格遵守“四議兩公開”、重大事項呈報及財務與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批等制度,為脫貧攻堅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產業接力火,脫貧增收忙。長期以來,李家河村村民就有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種植梨樹的習慣。為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李家河村圍繞寺莊鎮黨委、政府黃梨產業振興計劃,在大黃梨增產增收上邁出堅實的步伐,而“梨王”——黨員楊國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黃梨產業不景氣,銷量一路下滑,群眾增收困難。楊國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是黨員,群眾的困難我不能視而不見,我要利用寺莊鎮的黃梨傳統產業打開一條新路子。在這個過程中,老楊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最終成為周邊首屈一指的梨樹種植及管理專家。老楊種植的大黃梨個頭大、顏色正、味道甜、耐貯存,讓晉東南甚至太原、鄭州的眾多消費者慕名而來。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也開始重視梨樹管理和黃梨品質。黃梨品質和產量提升了,價格和銷量也就高了起來。黃梨產業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有力保障,也成為李家河村脫貧攻堅的“致富果”。
幫扶真情火,服務口碑佳。2016年1月,高平市水務局派駐村工作隊入駐李家河村。在了解到村內情況后,工作隊員感受到脫貧任務的繁重與艱巨,更深切感受到了自己肩頭所承擔的責任。他們嚴格遵守扶貧工作的各項制度,一次次到貧困戶和農戶家中嘮家常、摸情況,努力幫助大家開闊視野;一次次和村干部挑燈夜談,一起參與村里的各項事務;一次次地跑市里、鎮里為集體發展爭取資金、項目,努力發展村集體經濟……2019年,駐村工作隊依托村內黃梨產業,共幫助貧困戶和困難群眾銷售黃梨13650斤,增收40950元。其中,高平市水務局幫助群眾銷售黃梨3650斤,增收10950元;山西長平煤業有限公司幫助銷售黃梨10000斤,增收30000元;聯系愛心人士助銷3000余元。
振興希望火,奮力小康路。李家河村充分運用上級政策資金,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提升村容村貌。建設光伏發電站,改造電網、飲水設施,改造提升村級衛生室、修建老年活動中心、建設文化場及文化墻,在李家河村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村內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有了穩定的收入。村里的環境變好了,村民的收入變多了,大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越來越高了。
在未來,李家河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發展的工作理念,進一步發揮駐村幫扶力量,深挖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發村民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重點依托黃梨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走產業化道路,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戰果,助力鄉村振興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