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縣橫河鎮桑園村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五十多公里,距鎮政府八公里,處于大山腹地,山高坡陡,交通閉塞,是典型的大山區,而且地無三畝平、田無三寸土,大部分農戶靠天飲水。村民更是形象地總結為“四無村”——山大無礦、坡陡無樹、河水無魚、手里無錢。
桑園村由孤圪垛、三面場、杜甲三村于2017年合并而成,全村40.7平方公里,耕地700余畝,林地16000余畝,現有農戶56戶,97口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17人。
2016年,縣蠶桑服務中心對橫河鎮桑園村實施定點扶貧。
蠶桑中心主任張滿慶說:“我們扶貧的思路就是要用資金固有的吸引力,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讓老百姓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甚至跳起來摘桃子。如果只是單純地給資金、給物資,個別困難群眾可能會有依賴思想。”
思想脫貧 政策引領勁兒足
通過前期調研,召開座談會,借鑒貧困地區扶貧政策等措施,蠶桑中心經會議研究決定,并經縣扶貧辦批準,最終對全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補助政策:
1、新建桑園每畝補助1000元
2、蠶種每張補助45元
3、一次養蠶3張(含3張)以上的養蠶戶免費提供1棟價值1200元的小蠶共育棚
4、新建養蠶大棚(240㎡)每棟補助8000元
5、交售蠶繭在縣政府補助2元的基礎上每斤再補助2元
6、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畝以上,每畝補助500元
蠶桑中心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學社說:“要想得到扶貧資金,必須動起來,越勤勞獲得扶貧資金越多,扶勤不扶懶。”
環境改善 安居安心新農村
根據村里規劃,蠶桑中心充分利用上級扶貧專項資金和綠洲公司的大力支持,致力于村內環境整治和貧困戶增收致富。
完善基礎設施 加強環境整治
提升文化廣場功能,完成村委辦公樓改造工程并配備相關辦公設施,修復村內毀損道路并鋪墊紅沙500平米,治理河道70余米,修建護坡150余米,完成村內及道路兩旁綠化200余株,配置垃圾桶20余個,完成了村里網絡配套基礎工程。
落實醫保政策 解決就醫就業難題
針對村里貧困戶就醫就業的實際困難,為7戶辦理了雙簽約醫療救助服務,為8戶13人辦理了低保政策兜底脫貧,為困難戶潘小興提供村級衛生管護崗位,為崔興元提供了村內“環衛清潔工”公益性崗位。
開展消費扶貧 助力增收致富
積極開展消費扶貧為貧困戶銷售小米210斤,木耳10斤,蜂蜜60斤,總價值3860元。
根據村內實際 發展特色產業
根據山區實際情況積極籌措資金15000多元,幫助該村發展特色產業。其中,為貧困戶無償提供雞、鴨、鵝各50只發展林下養殖,免費為村里提供一臺微耕機,為村里土蜂養殖區建設提供扶持資金5500元,資助1000元幫助該村修建農副產品銷售坊8間,協助該村發展光伏發電年創收20000多元,既解決了集體經濟破零問題也可為貧困戶進行分紅。
村民說:“現在村里環境好了,橫邵路通了,交通也方便,干什么也有獎勵,我們做起事來也有了盼頭,這些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產業發力 踮起腳尖奔富路
2017至2019年,蠶桑中心承擔蠶桑產業扶貧項目,2020年承擔蠶桑產業和中藥材產業扶貧項目。
蠶桑產業項目
中藥材產業扶貧項目
通過中藥材產業扶貧惠及全縣6個鄉鎮17個村162戶,新栽中藥材459.54畝,下撥補助資金22.977萬元,中藥材收獲后可帶動貧困戶收入100萬元,戶均增收6000余元。
2016年底原三面場村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2017年底,桑園村1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生產生活得到保障,桑園村也成功退出貧困村行列。“精準扶貧是一項長期戰略,我們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在輸血的同時更要讓他們造血,讓老百姓明白勤勞才能致富,只有這樣才能不負黨和政府精準扶貧的初衷。”蠶桑中心主任張滿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