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平市依托當地資源稟賦精心布局“五彩農業”——包括“白色”生豬產業鏈、“黃色”黃梨產業鏈、“紅色”富硒紅薯產業鏈、“綠色”蔬菜產業鏈及“彩色”絲綢深加工產業鏈,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該市采取一系列措施,重點加強農產品產地冷鏈設施建設,以提升農產品品質與保鮮效果,延長市場供應期,有效減少損耗。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優化了農業資源配置,加快了農業現代化步伐,更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持續繁榮與發展。
統籌布局,科學規劃設計。堅持“農有、農用、農享”原則,在深入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全市各地產業優勢和設施建設現狀,統籌規劃布局,科學制定工作方案,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在河西鎮河西村、南凹村,石末鄉北凹村,北詩鎮北詩午村,三甲鎮赤祥村,寺莊鎮釜山村建設冷藏保鮮設施項目;在河西鎮二廣高速高平服務區附近建設冷鏈倉儲配送分中心;在寺莊鎮釜山村及神農鎮邱村建設2個田頭市場。
強化管理,搞好項目建設。成立工作專班,開展政策宣傳和督促檢查;嚴格落實工作流程,按照“三有兩公示、一表一清單”流程推進項目實施;規范管理,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制定管理細則和驗收規范,抓好儲備立項、建設指導、竣工驗收、資金兌付等環節管理。
融合發展,拓寬增收渠道。依托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前端與生產緊密結合,后端與銷售、運輸搞好對接,既有利于發展壯大紅薯、黃梨等產業規模,又可推動“田頭變市場”,有效激活“特”“優”農業產業鏈。近三年全市紅薯、黃梨面積分別增加1.5萬畝和0.8萬畝。
守住底線,抓好安全生產。壓實主體責任,明確“誰投資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落實落細行業監管責任,明確農村地區農產品倉儲保鮮冷庫安全生產職責,為冷鏈建設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