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做大做強鄉村特色農業,是推動區域特色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在濟源市克井鎮的群山環抱之中,有一個名為棗廟村的村落,正以獨特的生態優勢和產業發展為依托,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棗廟村位于濟源市克井鎮西北4公里處,地處太行山和王屋山的生態圈內。全村共有258戶,1083人,耕地面積1680余畝,林地面積5450余畝。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棗廟村面臨著諸多發展難題。然而,村支兩委通過精心謀劃和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冬凌草和薄皮核桃等主導產業,實現了集體經濟的顯著增長。
為了打破貧困的桎梏,村干部們帶頭進行人工培育野生冬凌草的嘗試。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摸索,這一嘗試取得了巨大成功。冬凌草的種植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還為整個村落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了進一步推動冬凌草產業的發展,棗廟村合作社與多家藥廠簽訂了購銷協議,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在合作社的統一管理下,冬凌草產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從最初的5戶社員,發展到如今的500多戶,真正實現了老百姓的實際增收目標。
為了提升冬凌草產業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棗廟村著力打造冬凌草產業園。通過整合資源,園區輻射帶動了300余戶村民從事種植、生產和加工。園區投資2000余萬元,完成了道路、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備了先進的加工設備,并注冊了自主商標,開發出一系列冬凌草產品。此外,園區還建設了文化展示中心,開展采葉采摘活動,進一步推動了村民的經濟增收。
經過多年的努力,棗廟冬凌草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如今,眾多農戶因“草”致富,園區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3680余畝,年銷售2000余噸,銷售總額達到690余萬元。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和市級扶貧資金項目的實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為了更好地帶領群眾致富,棗廟村積極發揮基地的示范作用。該基地被濟源市政府命名為產業扶貧基地,為脫貧戶提供“五優先”支持,包括種苗、技術培訓、銷售渠道、保障銷售價格和工作崗位等。這一舉措有效激活了群眾的“造血”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產業發展中。
除了發展冬凌草產業外,棗廟村還充分利用周邊豐富的旅游資源,推進農旅融合發展。村里打造了冬凌草旅游觀光環路和休閑步道,成為南太行旅游線上的特色基地。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鄉村生活的魅力,同時還能了解到冬凌草的生長和加工過程。這一舉措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額外的收入來源。
未來,棗廟村將繼續擴大冬凌草產業規模,實施品種改良計劃,打造克井特色品牌。同時,圍繞產業基地打造田園綜合體項目,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和農業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通過這些舉措的實施,棗廟村將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