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茌平區不斷深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利用高科技智能化設備,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產增收。
在樂平鋪鎮胡莊村的農田里,茌平區樂豐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馬思建正在利用植保無人機對麥田進行飛防作業。
茌平區樂豐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思建說:“我們愛耕耘數字農業系統,根據前段時間的氣候氣象條件,以及我們小麥當前的生長節點,綜合做出預警、預判。我們小麥近期會有小麥赤霉病的大發生,根據愛耕耘與數字農業的預警,我們抓緊組織飛防隊伍對小麥赤霉病進行防治。”
馬思建所說的愛耕耘數字農業系統,是一款基于大數據的智慧農業系統。它利用遙感衛星,每5到7天就會將所拍攝的監測地塊衛星圖片,反饋到數據中心,與數據中心的原始建模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做到播種前分析土壤成分,播種后分析作物長勢,并把田間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項反饋到手機系統,為農田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茌平區樂豐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思建說:“目前我們全程土地托管的面積是9700多畝,錄入系統的是4915畝,隨著我們土地托管面積的增加,我們錄入系統的面積也會逐年遞增。我們通過系統反饋的信息,再到田間進行核實,根據這個田間核實的結果,進行一個綜合評價,進行綜合管理。”
衛星數據和實地勘察相結合,能夠做到準確的對農田和農作物進行把脈問診、對癥下藥,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改變傳統種植模式,讓老百姓在田間管理上省工、省錢、省力、省心。
茌平區樂平鋪鎮胡莊村種植戶張泉利說:“通過公司給我們反饋的信息,實際我們施肥用量少了,產量反而提高了,不像以前盲目投資、盲目施肥,病蟲害還能提前給我們預防通知,讓我們能夠做到精準預防,精準防治,現在看對今年的小麥產量更有信心了。”
近年來,茌平區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一批規模化、專業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主體,利用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為農戶開展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務,實現了專項服務標準化、綜合服務全程化。目前,全區托管作業面積達到了65萬畝,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42%,實現3.4萬戶農村勞動力轉移,每年為農民增收節支1000多萬元。
茌平區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薛成峰說:“下一步,我們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小農戶進行社會化服務,同時加強資金和政策扶持,推進社會化服務組織高質量發展,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解放農村勞動力,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
中 原 新 聞 網 聊城熱線:17703810156 商務合作:18631013758 投稿郵箱:7805958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