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泉城寬闊筆直的大道上,你是否想到車水馬龍的背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畏嚴寒酷暑,數十年如一日地為城市道路工程建設保駕護航,爬梯籠、上橋墩、下基坑、鉆隧道是他們的習慣動作,查體系、翻記錄、研方案、盯實體是他們的日常工作。點多面廣的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現場,遍布著他們的足跡,灑滿了他們的汗水。他們,就是來自市交通質安中心的城市道路工程質監團隊。帶著對他們的敬意,近日,記者走近他們,現場領略交通質監人的風采。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交通質監人的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不實地把每一個環節都檢查一遍,心里就不踏實。”這是該團隊領頭人韓鵬經常說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次外出檢查某項目的箱梁頂板鋼筋綁扎情況時,他注意到局部橫向鋼筋間距不足。較真的他從連續梁的橋頭走到橋尾,邊走邊數橫向鋼筋根數,一口氣對整個一聯三跨連續箱梁上的500余根頂板橫向鋼筋進行了清點,最后發現現場果然存在因鋼筋間距布設不合理、漏放1根鋼筋的問題。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參建單位管理人員心服口服地配合整改。
他始終對質量安全問題保持“零容忍”態度。一次,他發現一個項目局部外觀出現了“馬蜂窩”,經查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又未分層澆筑。他當即要求返工整改,這種一絲不茍、敢于動真碰硬的工作態度也深深感染了團隊每一位成員。
“好的,我們馬上來”
“坐在辦公室是發現不了問題的,交通質監人的一天不是在工地上,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該團隊成員王文武說。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每當接到施工單位的報驗電話時,他撂下一句:“好的,我們馬上來。”便匆匆趕往現場監督檢查,犧牲午休和周末時間已是家常便飯。白天驅車輾轉市內五區多處項目,晚上還要回家照顧孩子。
在工業北路東延快速路工程中,他提出“上門指導,靠前服務”的口號,積極開展工地現場安全駐點、技術進工地活動。監督過程中他發現部分施工和監理單位對鋼結構的質量控制存在諸多盲點,甚至是理解誤區。為了確保工程質量,他帶頭扛責任,帶頭鉆研業務,創新監督思路,采取包括下沉外地鋼結構加工廠實地檢查、開展焊縫質量“飛行抽檢”、鋼箱梁施工工作總結會等多種形式,極大地提升了城市道路領域鋼結構橋梁品質。
質監工作本質就是技術服務
其實,上述都是城市道路工程質監團隊日常工作的縮影。在這個質監團隊中,有經驗豐富的老質監,被稱為“好大姐”的李清;有文能對照圖紙查驗現場、武能架設水準儀核對樁頂標高,被稱為技術多面手的姚前進;還有永葆軍人本色、做事雷厲風行,被稱為質監忠誠衛士的劉長利……團隊中黨員占比達到80%,他們以滿腔熱情投身實踐,用汗水與智慧詮釋了“品質質監,匠心鑄魂”的精神內涵,深情地展現了交通質監人那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質監工作本質上就是技術服務,城市道路工程修建到哪里,我們的監督服務就延伸到哪里,就是為了讓市民走上放心路。”該團隊成員異口同聲地表示。伴隨著濟南攜河北跨的歷史發展機遇,一批技術難度大、結構復雜的城市道路建設項目紛紛落地。該團隊以施工現場工程問題為導向,扎根項目建設一線,深入鉆研相關技術規范標準,提升隊伍專業技術水平,為現場提供精準專業的技術支持。在圓滿完成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工程監督工作的基礎上,團隊結合監督服務工作編制了《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為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1-2023年,該團隊監管的17個項目榮獲“山東省工程建設泰山杯獎”、10個項目榮獲“山東省優質結構工程”、33個項目榮獲“山東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在未來的新征程上,他們仍將使命必達、續寫華章,在維護工程質量安全上扮演好“啄木鳥”關鍵角色,用匠心鑄就“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助力濟南打造交通強國樣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