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濟南市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市人社部門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將有什么舉措?7月30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濟南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張蕾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畢業生就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千萬家庭,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張蕾介紹,今年,全省2024屆高校畢業生達到84.2萬人,其中駐濟高校畢業生21.6萬人,占比超過全省總量的四分之一,規模再創歷史新高,“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濟南市人社部門積極搭建精準高效的供需對接平臺,更好地支持高校畢業生在奮斗中出彩圓夢,為強省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強化政策供給。先后出臺“穩定和擴大就業25條”“人才新政雙30條”“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40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濟南市2024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為大學生來濟留濟就業創業提供更加優越的政策環境。今年上半年,為2.1萬名高校畢業生發放一次性就業補貼、一次性擴崗補助等政策共計6085.39萬元。
聚力穩崗拓崗。加大援企穩崗擴就業力度,延續落實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創業擔保貸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惠企政策,激發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意愿和潛力。落實市屬國有企業拿出不低于60%的崗位招錄應屆畢業生規定,積極挖掘政策性崗位潛力,今年以來,發布事業單位招聘計劃7600余個、“三支一扶”招募計劃129個,開發青年就業見習崗位3600余個。
搭建對接平臺。發揮“政校企行”四方作用,全力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強化職業規劃、崗位推薦、創業培訓等全鏈條就業服務。目前,18所駐濟高校啟動建設,其中4所納入省試點。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校園,在駐濟高校輪動舉辦“選擇濟南·共贏未來”系列雙選會,上半年開展招聘活動近50場,組織參會企業9930家,提供崗位35.44萬個,19萬名大學生和求職者進場求職,達成就業意向4.07萬個。
支持創新創業。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創新推出“濟擔—創業貸”“泉崗貸”,今年以來,發放創業貸10.84億元、泉崗貸11.29億元,落實各類創業補貼1452.5萬元,扶持市場主體6332家,穩定和擴大崗位2.2萬個。加強各類創業創新載體建設,建成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家、省級7家,市級創業孵化基地86家,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提供一站式、全鏈條服務。舉辦創業大賽、創業英才薈、創業之星評選等活動,強化典型引領,講好創業故事,營造濃厚創業氛圍。
張蕾表示,下一步,市人社部門將根據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
狠抓政策落實。落實落細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繼續實施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政策,實施青年就業見習計劃,深度挖掘濟南市特色產業、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優質見習崗位,全年計劃開發見習崗位1.8萬個以上,組織見習4200人以上,支持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強化招聘服務。統籌線上線下,分層次、分類別、分領域舉辦“選擇濟南·共贏未來”招聘服務活動,實現駐濟高校全覆蓋。推廣使用“濟南人才·就業云聘e碼通”,滿足高校畢業生多層次、全方位、精準化求職需求,實現“線下招聘線上化、線上招聘終端化、終端服務體系化”。
開展精準幫扶。大力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建立2024屆濟南生源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信息數據庫,逐一摸清個人信息、就業需求、幫扶狀態,實現“一人一檔”“一生一策”。以“鐵腳板+信息化”工作模式,為有就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
組織特色活動。開展2024年暑期“高校學子看家鄉”活動,組織返鄉學子集體走進重點企業、產業園區、創業街區、城市展館、青年優居、網紅景點,實地感受城市風貌、發展變遷和知才愛才用才的良好就業環境,增進濟南籍大學生對家鄉人文環境、產業政策的感知,更好領略家鄉發展新魅力。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張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