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近日,記者走訪發現,萊蕪區的孩子們暑假期間,托管學習、泡“館”充電、研學旅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點亮繽紛暑假。“官方帶娃”
這個暑假不負所“托”
8月5日一早,萊蕪區鳳城街道勝利社區的大學生志愿者任啟賢已經在教室等待。8點左右,孩子們陸續來到教室。伴著朗朗讀書聲,勝利社區暑托班又開啟了新一天的課程。
據悉,共青團萊蕪區委依托社區共建設了25個“濟南市青少年宮社區服務站”,依托“青鳥計劃”平臺招募大學生志愿者92名。服務站以“課業輔導+拓展活動+興趣+陪伴”為主題,開設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課程,全方位滿足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多元化、多層次需求。
除了城市社區,萊蕪區很多街鎮村居也在“家門口”開起了豐富多彩的暑期托管班——
大王莊鎮復寧街村把孩子們的暑期課堂搬進了村委大院,剪紙繪畫、文體活動等課程豐富;
高莊街道“大手拉小手”暑期托管班已走過6個年頭;
雪野街道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搖身”化作暑假課堂,向孩子們講授傳統文化課、手工課等;
寨里鎮暑期托管班開展“唱響紅色旋律傳承紅色精神”主題活動;
方下街道聯合轄區內大學生志愿者開設“七彩假期”暑期公益課堂。
……
萊蕪區宣傳、團委、婦聯、教體等多部門聯合,融合文明實踐志愿者、鄉村振興專員、退休老教師等多方力量,在全區369個學生驛站開展“驛”起來宣講、“驛”起來閱讀、“驛”起來學習等主題活動,“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多方參與、志愿服務”的暑期托管服務模式逐漸形成。
多彩非遺
這個暑假“趣”研學
炎炎夏日,在萊蕪區茶業口鎮茶業口村市級非遺項目酸漿豆腐制作技藝的豆腐作坊內,傳出了一陣陣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里正在開展非遺研學活動。
學生們在非遺傳承人李碩的指導下,體驗著從泡豆、磨豆、濾渣、煮漿、點漿、上腦、壓制等傳統豆腐制作流程。
據了解,暑假期間,李碩的非遺研學點已接待來自淄博、聊城及萊蕪本地等傳統文化愛好者研學隊伍1000余人次。
“非遺+研學”不僅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開辟了新路徑,也為青少年的研學游增添了一抹獨特的文化色彩。
萊蕪區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非遺項目占到了全市非遺項目的1/3。其中,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個,省級非遺項目24個,市級非遺項目160個。
近年來,萊蕪區通過深挖非遺資源,構建起“點、線、面”靈活性強、選擇性多的研學游格局。暑假期間,全區有11家非遺傳習所向廣大青少年發出邀請,學生們可以參與其中,感受非遺魅力,傳承非遺活力。
快樂泡“館”
這個暑假“漲”知識
“這簡直太酷啦!”近日,在萊蕪區科技館的“電與磁”主題展廳內,一群小學生正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電磁的奧秘。
“暑假期間科技館實在太火爆了,我通過網上預約了好幾次才成功。這里不僅環境好,還能讓孩子增長知識,享受科技帶來的快樂。”一位家長說道。
據工作人員介紹,雖然散客可以提前5天在網上預約入館門票,但是通常放號不到一個小時就全約滿。
除了科技館,還有很多孩子選擇“泡”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公共場館。
8月6日早上8點,即將步入高中生活的陳曉已經和同學一起在萊蕪區圖書館門前等待開館了。陳曉告訴記者,選擇來圖書館是因為這里環境好、氛圍好,很適合沉下心來學習。
萊蕪區圖書館負責人亓迎說:“暑假以來,圖書館每天入館人數在2000人次左右,借書量每天最多達8000余冊,靜態區域經常一座難求。”
據悉,暑假期間,萊蕪區科技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博場館,以及6處泉城書房、4家萊蕪書房均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同時,還開展了許多線上、線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活動,為學生們量身定制了各種各樣的暑期“藝術套餐”,成為暑期的熱門“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