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濟南市萊蕪區利和莊園內,各類蔬菜長勢喜人。基地負責人張水濤在農技專家“手把手”指導下,應用水肥一體化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隨著控制開關“咔”的一聲,不到1分鐘,10多個大棚的灌溉開關全部打開。“此項技術可省水省肥30%-40%,節約勞動力成本80%以上。”張水濤說。
初春時節,濟南廣袤的田野上活躍著一支農技推廣服務團隊,為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景。近年來,濟南市農技推廣部門堅決扛穩扛牢穩產保供主責主業,開展泉城農技“壟上行”和“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行動”,進一步推動農業向“新”而行、向“綠”而轉。
同時,濟南市聚力集成示范推廣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技術,探索實踐農業綠色防控的新路徑新模式。建立常態化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制度,集成示范推廣綠色防控關鍵技術,建立玉米和番茄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3萬畝。在8個區縣建設20個智能監測點,布設24套害蟲性誘自動化監測儀系統和6套智能蟲情測報燈,對主要農作物開展病蟲害智能監測,助力基層監測網絡整體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為扎實助推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和提質增效行動,濟南市通過精準覆蓋夯基礎、農企協同強服務、綜合施策顯成效多項舉措,加強集成推廣“三新”(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技術。2024年推廣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技術面積28萬畝次,糞肥還田10萬畝,每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面積858萬畝次、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新增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4.5萬畝、總面積達到86萬余畝,全市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32處。
按照“減肥、控藥、潔田、修復、循環”集成技術路線,濟南市還深入推進主要農業投入品減量綠色生產。目前,全市范圍內建成了11個綠色農業示范區,打造了林下“畜-蚯-菇”、萬畝蒜田清潔生產、農產品廢棄物回收循環、生物分解綠色循環等富有區域特色的綠色農業方式。
2025年,濟南市農技推廣部門將依托泉城農技“壟上行”快車服務,加大技術指導培訓力度,不斷總結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新模式,推進科學施肥“三新”技術示范推廣。開展綠色防控技術試驗示范和集成推廣,全市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