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濟南市中心城區,歷下區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搶占了發展先機,但同時也面臨發展空間有限的現實挑戰。全區總面積約為100平方公里,僅占濟南市土地面積的百分之一。歷下區近年來聚焦有限空間資源,全力尋求發展質效的最大化。2月27日,該區“‘人勤春早 歷下奔跑’——錨定項目提升年,高質量發展譜新篇”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歷下區將以項目為載體,突破發展瓶頸,“向存量要效益,向增量爭發展”。
激活三大發展引擎
年初召開的歷下區“項目提升年”工作推進大會上,“三區”協同發展是重要內容。所謂“三區”即濟南古城片區、濟南中央商務區和歷下經濟開發區,這三區既涵蓋了歷下區歷史文化街區的深厚底蘊,又承載了歷下區“現代之城”和“未來之城”的發展愿景。今年,歷下區將著力激活這三大發展引擎。
濟南中央商務區錨定總部、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主攻方向和產業定位,加快構建資源集聚、業態豐富的良好產業生態圈。截至去年年底,該區域已形成“億元樓”14座,累計注冊經營主體1.3萬余家。其中,企業8600余家,預計全年實現稅收120億元。
“濟南古城片區將圍繞直播經濟、首發經濟、游戲動漫等新消費業態,加大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招引力度,加快新興數字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歷下區投資促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波說,要把古城片區大流量變成“真金白銀”。
歷下經濟開發區深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兩大百億級鏈式產業集群,聚焦“2+N”產業布局和細分賽道,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橋頭堡”。
加快邁向科技創新強區
從中潤世紀城、華潤中心、北京銀行到人壽大廈、雙金大廈、銀豐財富廣場,這些總部經濟、金融產業的載體沿經十路依次鋪開,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城市景觀。
今年,歷下區將夯實產業基礎“四張清單”。圍繞產業概況、園區載體等信息,全面梳理“資源清單”,突出發展優勢;聚焦各級政策縱向疊加和各領域政策橫向聯結,厘清“政策清單”,匯集政策合力;著眼企業資源,進一步梳理“龍頭企業清單”,精準定位產業鏈分布;緊扣細分產業賽道,制定“行動清單”,明確招引“作戰圖”。
在細分產業賽道方面,歷下區的科技服務業具有代表性。2024年,歷下區科技服務業實現營收239億元,增速17.5%,總量占全市的44%,增速增量均為全市第一,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119億元,連續入選全國創新百強區。
歷下區科技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邢文介紹,今年該區將圍繞增強區域性科技策源引擎、成果轉化樞紐、產業創新陣地三大功能,加快實現“科技平臺、科技園區、科技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隊伍和科技民生”六個方面的全面提升。
狠抓工業經濟“頭號工程”
歷下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信息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宋震介紹,今年將狠抓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數字經濟引領驅動、產業結構提檔升級,為國際化一流中心城區建設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兩大主導產業,積極承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功能輻射和產業轉移,著力培育高端軟件、人工智能、檢驗檢測、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鏈群。大力引進資源占用少、經濟效益高的總部型工業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推動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項目。歷下控股集團項目建設負責人張壘介紹,目前該集團全力推進在建續建項目復工復產,計劃年內完成義和莊安置房、劉智遠安置房二期、盛福高中、恒豐銀行等約180萬平方米項目竣工交付。爭取上半年完成槿椿濼園、明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長嶺高科創新產業園項目交付使用和運營籌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