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打字”“意念操控”“所想即所得”,讓癱瘓者“行走”、讓失語者“發聲”……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正從實驗室穿透現實維度,突破生物與機械的界限,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此外,今年春晚上的機器人扭秧歌節目,讓人形機器人站在了風口浪尖,濟南一家企業研發的機器人不僅能招手還可以握手、作揖。4月14日,“行走黃河”行進式媒體采訪團分別走進位于濟南的山東中科先進技術有限公司和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公司,一起來了解濟南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新動態。
用“意念”操控無人機的腦機接口技術
14日,“行走黃河”行進式媒體采訪團來到位于濟南的山東中科先進技術有限公司,這里融合腦科學、類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腦機接口領域持續取得突破。
只是看著電腦屏幕上的指令,就可以通過無形的腦電信號,用“意念”直接操控無人機行動,這一幕并不只出現在電影里。
只見研究人員頭戴腦電采集帽,不動手不說話,身后的三臺小型無人機迅速從地面升起,在半空中做著上下、左右、前后翻轉等動作,一套下來行云流水,穩穩當當。此外,用“意念”打字進行互動交流,用“意念”控制外骨骼機械輔助行走等一幕幕充滿科幻色彩的場景也真實展現在眼前。
這些曾經只有在電影中出現的畫面能得以實現,關鍵在該公司的腦機接口技術。
“‘腦機接口’就是在人的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搭建起一條傳遞信息的‘高速公路’,不通過手和嘴就可以直接控制外部設備,真正實現‘意念控制’。它可以幫助殘疾人實現自主行走,幫助漸凍癥患者與外界交流等等。”山東中科先進技術有限公司腦機接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彭福來介紹,“目前我們是國內少數幾家研究腦機接口并上市推廣的企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接下來,我們還將開發不同場景的應用,比如對情緒進行解碼;同時,除了讀腦以外,也將進行寫腦的技術研發,對于治療抑郁癥、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會有很大幫助。”彭福來介紹。
據介紹,隨著技術的進步,腦機接口技術將逐步應用到科研教育、生活娛樂等多個領域,比如對駕駛員進行疲勞監測,提高駕駛安全度;識別人員的情緒狀態,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和治療;監測運動員的大腦活動,優化訓練計劃;進行兒童的注意力訓練,睡眠質量監測等。
截至目前,山東中科先進技術有限公司的腦機接口產品已應用在齊魯醫院、紅會醫院等醫療機構及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濟寧醫學院等高校,累計為20余家機構的科學研究、疾病診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可跳躍能后空翻的“行者泰山”
“你好,行者泰山,握握手!”4月14
日,在位于濟南高新區的山東優寶特智能
機器人公司(以下簡稱“優寶特”),聽到記者打招呼,人形機器人不僅會熱情回應、招手,還可以握手、作揖。
“這是我們第二代人形機器人‘行者泰山R2’。”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公司副總經理周彤介紹,一年前,公司用兩個月完成山東首臺人形機器人從立項到“誕生”全過程,刷新了人形機器人開發的行業速度。一年過去,“行者泰山”已升級到二代,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擁有更聰明的“大腦”,在人機交互、視覺感知等方面都更先進。
“身高1.7米,體重58公斤,我來自山東,我還年輕,但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和進步。”“行者泰山”機器人向記者打著招呼。
“選擇腿足機器人這一方向,是因為這一類別技術門檻比較高。”周彤介紹,公司核心團隊來自山東大學機器人中心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此前也一直在做相關方面研究,所以企業成立第二年就開發出了兩款產品。
據悉,經過11年探索,該企業獲得了50余項核心專利,研發的機器人在環境感知、腿足控制上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并實現了四足機器獸到雙足人形“硬核跨越”。
“電網巡檢、智慧農業、戶外搜救以及科研教學領域都有應用。”周彤說,電網巡檢在單次充電負載10公斤的情況下,每天能夠自主巡邏20公里,能夠替代80%的人工巡檢工作。
去年,“行者泰山”人形機問世,“既可以做跳躍、后空翻這樣的爆發式動作,也可以應對樓梯、山地等多種復雜地形。基于腿足機器人深厚積累,對控制算法進行了迭代優化,使得它更適用于人形機器人,從而實現了人形機器人的直立行走。”
2023年,優寶特獲得山東省級財政資金科技股權投資,2024年先后再獲聯想之星、濟南高新財金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這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支撐。
在2024年中關村仿生機器人大賽中,多足仿生機器人賽道上,優寶特獲競速賽第一名。“在比賽中,機器人需要翻越20厘米高的障礙,做這種跳躍時就需要考驗機器人瞬間反應、大扭矩關節模組強度、落地緩沖等方面能力。”周彤介紹,4人左右團隊連續加班多日,通過調整算法與關節的適配度,最大可能提升性能,最終奪取冠軍。
據悉,優寶特的技術目前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企業發展也進入快車道。11年,從六足到四足再到雙足,優寶特機器人家族不斷壯大,已經有十余位成員。接下來公司會加大研發投入,努力讓機器人進入千家萬戶,也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在濟南集聚。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李焜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