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我抓到了一條魚!”4月28日下午,在煙臺市“耕海1號”海洋牧場,尼日利亞國家電視臺獨立制片人帕特里夏·盧巴興奮地舉起釣魚竿,向同行人展示著自己的垂釣收獲。
4月28日至29日,“一起看中國·山東行”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來到“仙都”煙臺,入海垂釣、漫步古街、體味非遺,在場景變換中感受這座海濱城市的獨特浪漫與歲月更迭。
《言論報》國際部主管塔尼亞·格盧赫切娃在一處古街體驗了煙臺的剪紙技藝,在剪紙老師的指導(dǎo)下,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刻出了“煙臺”的花體圖案。拿到成品的時候,她高興地舉起手機與自己的作品合了影。“除了寫字,我的手工一直很差,所以這對我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多虧了有一個很棒的老師在旁邊指導(dǎo)。”塔尼亞·格盧赫切娃說。
除了剪紙,中外記者們還體驗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螳螂拳,與螳螂拳第九代傳人于永波“過了兩招”。“這就像成龍一樣!這樣的‘中國功夫’,我之前只在電視上見過。”安哥拉國家廣播電臺主編、記者塞巴斯蒂昂·儒尼奧爾說。
談起自己回國后的打算,塞巴斯蒂昂·儒尼奧爾說,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請自己全家都來中國玩,尤其是來山東看看。“這里許多東西和我家鄉(xiāng)很不一樣,比如釀酒技藝等,我想讓他們都來看一看,會有更真實的體驗。”他表示,這一趟山東之旅,自己見到了中國科技的發(fā)展速度,實地探訪了青島港、海爾智家等,這些地方運用先進(jìn)的科技,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煙臺和青島有點像,都是混合了中國傳統(tǒng)與歐式建筑的城市,這讓我感到很親切。這座城市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和友好的當(dāng)?shù)鼐用瘢o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新馬其頓報》主編米爾科·日夫科維奇告訴記者,自己非常希望未來中國與北馬其頓能有更多旅行交流的機會,因為旅行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有效方式。“從去年起,中國對北馬其頓施行免簽政策,我們來中國變得非常方便。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我覺得人們只有實地探訪一個國家,才能真正了解它。”米爾科·日夫科維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