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康復中心正式啟用。據了解,該中心目前可開展體外反博治療、心肺運動試驗、6分鐘步行試驗和有氧運動。體外反搏
“躺贏”的心臟康復方案
體外反搏治療相繼獲得美國ACC/AHA、美國卒中學會、歐洲ESC和中國相關學會組織在內的13個國際指南和專家共識推薦,廣泛應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冠脈狹窄、缺血性心肌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缺血性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此外,體外反搏對缺血性視網膜和視神經病變、突發性耳聾、糖尿病并發癥、缺血性疾病合并焦慮或抑郁也有良好效果。
治療時,只需平躺,下肢及臀部包裹特制氣囊。當心臟舒張期(冠脈供血關鍵期),氣囊從小腿至大腿序貫充氣,將血液強力“擠回”主動脈,使冠脈灌注壓飆升,高速沖刷淤滯的微血管。在心臟收縮期,氣囊同步放氣,瞬間減輕心臟負荷。這種“舒張供血增壓+收縮心臟減負”的節律,不僅直接提升血流速度,更通過刺激血管內皮釋放活性物質,促進側支循環新生,實現持久療效。這種“躺贏”的心臟康復方案,正為全球數百萬微血管病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新選擇。
心肺運動試驗
評估心肺功能的“金標準”
有些朋友問:醫生我心臟不好能耐受外科手術嗎?也有人問:得
了心梗以后是不是就不能跑步了?還有人問:我心臟放了支架,什么時候能劇烈運動?
其實單純從病史和癥狀來看,無法準確、客觀地對上述問題進行答復,既往醫生也是根據經驗來指導,缺乏有效的依據。哪種方法既能評估患者評估心肺功能,又能指導手術后患者運動方案的制定呢?那就是心肺運動試驗。
心肺運動試驗(CPET)作為一種客觀、定量、無創的檢查方法,不僅是國際公認的衡量心肺功能的“金標準”,也是外科圍手術期風險評估的“金標準”。
心肺運動試驗廣泛用于評估個體運動能力、心肺系統適應性、術前評估和運動過程中氧輸送和利用的臨床工具。該檢查利用登功率自行車的形式實時檢測患者的峰值攝氧量、無氧閾值、氧脈搏、CO2通氣當量、心率、心電圖等指標,除能準確地評估患者運動狀態下的心肺功能外,還能為心肺疾病患者制定運動處方。
六分鐘步行試驗
心肺功能日常耐力的“生活化標尺”
6分鐘步行試驗(6MWT)能量化患者運動耐力,輔助判斷心肺疾病嚴重程度,通過模擬日常步行活動,能更真實地反映患者實際運動耐力和功能狀態,彌補了心肺運動試驗在部分虛弱、高齡、嚴重心肺疾病或無法耐受極量運動患者中應用的局限性。6分鐘步行試驗除評估外,也能為患者制訂運動處方。其操作簡便、可重復性強、貼近日常生活的特點,使其成為臨床實踐中評估功能性運動能力和指導心肺疾病管理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
(濟南日報·愛濟南記者趙倩通訊員王竹君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