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商丘訊(張騰 陳臣)“村里變化真是太大啦!昨天回到村里差點找不到家!”8月24日,商丘市梁園區觀堂鎮蘇堂村剛從廣州市回來省親的女青年邵艷艷笑著說。
這是觀堂鎮人居環境大提升的一個縮影。
為縱深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今年以來,觀堂鎮堅持將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態宜居星”創建深度融合,以“黨建紅”引領“環境綠”,進一步提升全鎮村容村貌。
干群齊動員,黨員沖在前。各村圍繞“治理六亂、開展六清”為主要內容,以“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為主要目標,村黨支部發揮橋頭堡作用,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明確分工、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帶頭參與整治工作,對入村道路、家前屋后、坑塘等進行“大清理、大整治”工作,經過整治,村內道路回歸整潔干凈,環境面貌明顯改善,整體環境有效提升,營造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切實提高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掀起生態宜居星的創建熱潮。
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該鎮充分利用微信群、標語、宣傳欄、廣播、大喇叭、“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廣泛宣傳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的意義總,讓環境整治意識入腦入心,以家庭為單位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努力在全鎮營造人人關心、家家有責的良好氛圍。
劃分網格,落實到人。實行“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包戶”的三級網格化管理。將全鎮73個自然村按照各村實際情況劃分若干網格,落實網格員和村組監督員,網格員由熟悉村情村況的村組組長、公益性崗位擔任,實行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定區域的“四定”管理責任制,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健康有序常態化開展。以網格管理為支撐,以鄉村光榮榜、“五好庭院”等評選為載體,構建黨群互動的“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模式,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共治氛圍。
建好“四小園”,農戶笑開顏。近年來,觀堂鎮結合本鎮實際、創新思路,盤活利用農戶房前屋后未硬化的空閑地、危舊房屋拆除后的閑置地以及村內零星邊角地等,發動群眾搞“四小園”(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小游園)建設,引導群眾自覺參與、自愿建設、自行維護,因地制宜進行布景點綴,全面推進村莊小角落微改造工作,“四小園”的建設,再圍上各具特色的小籬笆,既美觀又實用,還有效地美化了村容村貌。
“以前這塊地一直閑著,雜草叢生,比較顯眼,影響了村環境;通過整治,這里如今變身為健身廣場,四周設有花壇、桌椅、健身器材,就連城里人都羨慕俺村生活呢。”郝莊村村民郝齊東樂呵呵地說,
鄉村美景入畫來,幸福生活踏歌至。下一步,該鎮將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基層黨組織為抓手,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為核心,積極推動黨建與人居環境整治深度融合,打造干凈整潔、生活宜居的新型鄉村,全面提升村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