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地處
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
林地面積118萬畝
是國家一級重點防火縣(市)
森林防滅火任務十分艱巨
為提高森林防滅火能力
我市運用各種先進技術設備
加強“技防”水平
讓森林防滅火進入“智慧時代”
空巡戰士:
無人機
“清明將至,請移風易俗,文明祭掃,禁止明火祭祀!”伴隨著喇叭里傳出的一聲聲宣傳,一輛多旋翼無人機從我市活水鄉白王莊村信息化監控點緩緩升空,飛往樹林深處。
與此同時,監控點的影像大屏中,實景三維地理信息數據底座將采集到的三維地理實景真實還原,群山輪廓清晰,各種情況盡收眼底。
清明時節,正值森林防滅火關鍵時期,我市智慧武安綜合指揮中心利用無人機和實景三維技術優勢,對重點林區開展巡防巡護,大大提升了森林巡查效率和監測效果。
據智慧武安綜合指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我市運用到森林防滅火中的無人機有兩種(多旋翼無人機和垂直起降固定翼的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操作靈活,一旦發現起火點或疑似情況,可以實現精準定位,并且每個多旋翼無人機都安裝有喊話器,不僅可以進行防滅火宣傳,一旦發現有不文明祭祀行為,還可以實現隔空喊話,及時制止。垂直起降固定翼的無人機體型較大,續航時間長,可以及時獲取災情核心區域的影音資料,比如坡度、著火面積等具體信息,在火災救援中優勢明顯。兩種無人機相互配合,打造出了全覆蓋、立體化的防控體系。
相比于傳統的人工巡視模式,無人機巡視范圍廣,短時間內即可實現較大區域的快速巡視,且整個過程中不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在切實保障及時性、降低巡視人力資源成本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日常巡視效率。
青山守護神:
直升機
除了無人機,直升機也是“空巡”中的重要一部分。
隨著直升機盤旋升空,太行山脈的浩瀚美景盡收眼底。直升機按照事先規劃的巡查路線,上升到一定高度,通過空中巡查,對我市下轄的太行山脈做到全部覆蓋。一旦發現著火點,機組人員會立即上報到指揮部和就近的鄉鎮。
通過直升機進行不間斷地空中巡邏,實現了對沿線和周邊林區等重點區域全方位、無死角的空中監測,做到了發現問題早預警、早處置,同時,也對我市森林防滅火工作起到了有力的宣傳和震懾作用。
據了解,為進一步強化清明節期間森林防滅火工作,市林業局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租用一架直升機,計劃開展5天,共計15小時的空中巡邏。
最強大腦:
森林草原火災預防中心
武安市森林草原火災預防中心,擔負全市林火視頻監測、森林火險預警發布、森林火警報警電話及森林火災信息統計。它猶如人的大腦,不斷接收信號,發出指令。
進入該中心,最先看到的就是兩個大屏,正在實時滾動播放重點點位的監測情況。點位明確,畫面清晰,一目了然。
據了解,目前全市共有156個監控點位,監測覆蓋了青崖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活水鄉、管陶鄉重點區域及其他鄉鎮的有林地。該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平臺,平臺系統通過可見光和熱成像原理,確保森林防火區域內一旦出現人員活動,火情或火災隱患,能夠及時發現,精準定位。
該平臺不僅做到了實時監控,還實現了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通過火情預警、火情研判和火情推送,對撲滅火指揮調度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形成了科學、智能、有效、合理的“人防+技防”的指揮決策體系。
及時雨:
人影作業
咚!咚!咚!……伴隨著一聲聲巨響,一支支“火箭彈”在我市的人影作業基地被發射到武安的空中。
這個“火箭彈”可不一般,被發射到空中后,我市就可以借助自然降水的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在護林防火中,降低火險隱患。
為了準確把握發射時機,我市的人影作業隊伍早早就在作業點蹲點待命,氣象局則通過氣象系統嚴密監測天氣形勢,一旦時機成熟,立即開展作業。
4月3日早晨7時36分至晚上19時55分,我市連續開展6次人工增雨作業,共發射增雨火箭彈46枚。
持續完善森林防滅火基礎設施
不斷增強技術防火手段
加強監測預警
提高防控能力
嚴防森林火災發生
(郭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