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日報訊(記者張鑫)從“土專利”防臭省水,到“云科技”免費抽廁,再到糞污處理一體化,廣宗縣的廁所革命,“小工程”連著“大民生”。
“我們村現在最大的變化就是沒有蒼蠅了,以前氣味難聞,還不衛生。現在,不但環境好,省水、還有了二維碼‘云科技’免費入戶抽廁,廢物利用。”在廣宗縣北塘疃鎮南寺郭村,村民王長奎說,變化特別大。
走進王長奎家,干凈的小院里,花紅柳綠。小院的一角就是剛改建好的廁所,里面干凈整潔,沒有一點異味。“為了改善人居環境,縣人居辦在廁改上可謂花盡了心思。為了讓廁改更科學、實用、安全,大家對普通的廁改進行了獨具特色的改良,對物料、施工、驗收都嚴格把關,還把廁所改造標準、程序、流程寫成了快板書,錄成視頻向群眾宣傳。”王長奎說。
“廁改不光是為了外表好看,關鍵還是實用,我們的雙甕式無害化廁所,為了解決省水、防臭的問題,在原基礎上增加了室外加水漏斗,村民們平時洗菜、洗衣服的廢水倒進漏斗,進入節水型高壓沖水蓄水箱,進行再利用,平時沖一次馬桶需要3升水,改良后只需要0.7—0.8升水。同時,還加裝了過糞管末端的防臭器,雙重防臭效果更好,這樣不但干凈衛生好清理,而且糞污能充分發酵,便于利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庚鎖介紹。
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還要做好后續服務和糞污還田再利用。“為了方便群眾,我們購買了第三方服務,建立了專門的服務平臺,廁改居民每戶都有獨立的二維碼。”陳庚鎖說,居民通過手機掃碼的方式,通知后臺什么時候需要上門進行免費的抽廁服務,然后通過吸污車轉運至糞污集中處理點,進行科學的再處理。
記者來到南寺郭村的糞污集中處理點。在這里,糞污通過管道被注入化糞池,先經厭氧微生物處理,再送往氧池,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分流出的液體抽送至其他區域,固體沉淀后直接還田。“經過無菌處理的糞污對農作物生長很有幫助,并且農作物不容易生病。”陳庚鎖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共有48個糞污集中處理點,已覆蓋所有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