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日報記者周林 通訊員霍笑楠
“樹上不開‘養老院’。”“一個枝干夠4年就‘換屆’。”“見枝拉平。”……這些朗朗上口的核桃樹管理技巧,李保國科技扶貧服務隊的賈志華說了無數遍。
37歲的賈志華是臨城縣趙莊鄉賈莊村人。臨城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賈莊村是縣里的重點貧困村,120戶420人,共有3500余畝山地、400余畝耕地。 1998年,賈志華的父親賈書芹拿出全部家產承包村里300畝荒山,帶著初中畢業的賈志華“治山種樹”。
“家里資金有限,治山種樹進程很慢,父親經常打工貼補家用。” 在趙莊鄉南溝村打工時,賈書芹認識了前來給果農講課的李保國教授。 “種果樹,沒有技術不行。”自此,賈書芹經常向李保國請教,并通過李保國教授將賈志華送進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接受專業培訓。 結業后,賈志華進入李保國科技扶貧服務隊前身——技術服務隊,跟著技術隊到全國各地開展果樹培訓。 在李保國教授指導下,賈志華一家開始科學治山。
“山頂土質差,種前南峪板栗;中間種綠嶺薄皮核桃;山底土質好、種 富崗蘋果。”提起這些果樹品種,賈志華倍感親切:“這三種果樹品種都是李教授打造的品牌。”第一次核桃收果,雖然產量不高,但1公斤就賣到了42元。賈志華一家嘗到了科學管理帶來的“甜頭”。 村民們紛紛求取致富經。一時間,賈莊村形成了戶戶聽培訓、學技術的好局面。 去年,賈志華家的200畝核桃樹產出1萬多公斤,品相好的賣到了30元每公斤,是一般“笨核桃”售價的近4倍。50畝蘋果和50畝板栗收益也不錯。去年全家果品收入達18萬元。
賈志華一家每年都要招聘20多人剪枝、摘果,其中10多人是貧困戶。賈喜庭就是在賈志華家果林幫工的貧困戶。她學習了核桃樹嫁接技 術。每年五六月份僅依靠果樹嫁接工作,賈喜庭就可以收入6000余元。 2019年1月,賈志華注冊了河北林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并申請注冊了商標。2019年3月,臨城縣科協授予林博公司經濟林科普示范基地。同年,郭素萍為這片示范基地授予了“李保國科技扶貧專家團隊工作站”。
從2016年6月開始,賈志華和他的隊友足跡遍布全國15個省市300多個縣,免費為核桃種植戶講解管理技術,帶動1560余人致富。 趙莊鄉黨委書記陳冀江告訴記者,受賈莊村的影響,趙莊鄉南部的10多個“礦山村”修復荒山后開始發展經濟林。去年,賈莊村也依靠這些果樹脫貧了,成為靠林果致富的農業村。
目前,臨城縣發展經濟林35萬畝,年產果品50萬噸,林果總收入達21億元,相當于全縣總人口人均1萬元收益,農民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