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西軸承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鳥瞰圖
邢臺日報記者郭文靜 通訊員郭衷銘 修波
園區名片
臨西軸承工業園區以先進裝備制造、健康食品、戰略新興產業引資導向,建設華北最大的專業市場——中國軸承大世界。經銷商戶達1300余家,在外銷售人員達6萬余名。軸承年銷售額占全國市場10%以上,碳鋼軸承出口量占全國出口量的90%。園區先后獲評“全省十二大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省級創新型特色園區示范試點”“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等。
近年來,按照“瞄準高端、打造終端、形成集群”的總體思路,臨西軸承工業園區開展全產業鏈、精準化招商,延展優勢鏈條、補齊缺失鏈條、補強薄弱鏈條,構建起軸承及高端裝備、食品醫藥、戰略新興三大產業體系,向著“打造三個百億產業”目標邁進,以項目質效大提升釋放發展新動能。
園區主要負責人杜明輝說,園區將以“畝均論英雄”改革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有力抓手,以加強“五未”用地清理強化反向倒逼機制,加快實現騰籠換鳥,盡快實現開發區“萬畝千億”重點平臺建設。持續強化“標準地”建設,每年擴展提升項目用地面積500畝以上。
鏈式招商壯大產業主體
園區今年新引進的聯盛集團零碳新城項目,一期光伏規劃可年發清潔電量5000萬度,節約標準煤2079噸,減排二氧化碳5775噸。二期擬引入智慧用能創新研發應用平臺,同時通過云端大數據分析與云計算,實現園區廠房、辦公樓宇能源的精細化管控,進一步節能減排、提升能效。 今年以來,通過云洽談、云簽約等方式,園區以軸承及高端裝備、食品醫藥、戰略新興三大產業為招商選資重點,瞄準國內外500強企業,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上海同城化都市圈等重大 發展機遇,堅持把“一高兩低”作為招商選資首要條件,嚴把“234+1.5”標尺,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4個,總投資54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3個。
近年來,一批投資體量大、發展潛力強的產業項目紛紛落戶園區。圍繞打造先進裝備制造為主的特色產業集群,園區緊抓軸承配套產業的引進,吸引一批上下游關聯企業落戶。圍繞建設以光明河北產業園為代表的健康食品優勢產業,園區吸引國字號上海光明集團投資興業,九道菇食用菌生產基地、方信包裝、百萬頭生豬養殖項目相聚建成投產。一批關聯項目的梯次建投,拉長了臨西農業產業的配套鏈、循環鏈和產業鏈。圍繞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園區引進河北飛豹新能源科技公司鋰電池項目以及智慧儲能鋰電池生產項目等。
創新驅動從“制造”到“智造”
今年,園區企業澳亞軸承公司引進內外圈滾道磨加工智能生產線,效率提升2倍以上; 河北光明九道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立體式栽培方式,畝均效益約為平地大棚種植的30倍; 華春液壓汽配有限公司被確定為2020年首批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河北旺多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報省級星創天地…… 近年來,園區聚力轉型創新,加快高質量趕超發展步 伐,通過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工程”,實現了軸承產業從“臨西制造”到“臨西質造”再到“臨西智造”的升級。
園區搶抓獲評省級“創新型特色園區示范試點”機遇,高標準規劃建設了總投資15億元的華北軸承產業創新創業基地;縣委、縣政府最大程度支持園區項目建設和企業創新發展,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扶持工業企業發展的暫行辦法》《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在財政支持、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服務機制等方面給予最大程度的政策優惠。在政府與園區的雙重支持下,園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平均每年就有30余個專利投入使用。
今后,園區將著力推進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每年培育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以上,新增專利30項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以上。
“臨西態度”升溫項目跑出“加速度”
“因為園區招商人員周到的服務,我們的項目才在很短的時間內投產。”慈溪力馳公司負責人應建杰告訴記者,年初考察后決定在臨西投資建廠,但因公司訂單較多,他希望可以先租用廠房來生產。隨后,園區招商局局長李曉光立即為他們聯系了閑置的廠房,并協助卸下設備,為項目投產爭取了寶貴時間。
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閆萬春說,“臨西態度”的不斷升溫讓企業感受到充分的環境獲得感。凡是有利于企業辦事順暢、便捷,都大膽嘗試;只要企業守好環保、安全等各條紅線,兌現畝均稅收產出承諾,該給予的支持全部落實。他們始終堅持“馬上辦、馬上辦好”原則,做到一般的事不過夜、困難的事不過周、復雜的事不過旬。
今年以來,園區對重大項目實行“一企一策”“一項一策”,提供“媽媽式”服務,叫響“墻內的事幫辦、墻外的事包辦”。從企業有投資意向起,各級招商部門通過代辦服務,包辦代辦各項審批手續,為投資企業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線上不見面”服務。他們還著力解決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難題,讓企業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有更多時間投入生產經營,著力將“臨西態度”打造成為園區發展經濟的軟實力,力促項目“雙進雙產”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