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日報記者閆麗靜
仲夏時節,田間的忙碌暫時告一段落。宋麗的合作社正忙著做好小麥收購工作。
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產出最大的效益?沙河市金福臨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通過規模經營,實現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平均每畝增產10%,增收113元。
“去年,合作社贏利923萬元,托管農民實現節本增收1230萬元。今年糧優價也優,收入也差不了!”合作社理事長宋麗充滿自信。
規模化經營,把成本降下來
李路星,種了大半輩子地的莊稼漢,卻不用再在地里操勞。
40多歲的李路星是贊善村村民。原來,8畝責任田,他和媳婦天天在地里忙,辛苦一年,除去種子、化肥農藥費用支出,收入4000元。如今,他把土地交給沙河市金福臨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打理,去年8畝地收入6400元現金。同樣的土地,老兩口不用下地干活,還多收入2400元。
“土地、農機、資金等都可折股入社,帶機入社是大頭兒,占6成以上。”宋麗說,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從單一提供耕種作業服務,發展成為“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的多功能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托管土地5.7萬畝,服務農戶3萬余戶,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15萬畝,實現了沙河市各個鄉鎮全覆蓋。
“規模出效益,我們在采購農業生產資料上有話語權。”宋麗說,合作社以農機農資經銷、植保服務為基礎,與多家知名農藥、化肥企業強強聯手,為托管農戶提供保證質量、大包裝、成本低的農業生產資料,以低于市場10%的價格銷售給托管農戶,指導農戶精準施肥噴藥。“去年,共集中采購農藥5.7噸,化肥1520噸,節約106萬元。”宋麗說。
“和一家一戶種幾畝地相比,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種田有多方面優勢。”宋麗介紹,土地托管后,合作社將原有的小地塊集中連片實現整建制托管和規模化種植,每百畝土地可以提升3%-5%的種植空間,增加了土地利用率。通過小麥、玉米全程化托管效益分析,小麥、玉米兩茬的全程生產環節投入,托管后每年可為農戶每畝節省成本約325元,還可以把農民從耕地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真正解決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
機械化生產,提高作業效率
“種地成本中人工占到30%,合作社要想有賺頭,必須把人工這塊降下來。”宋麗說。如今,金福臨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擁有各類農業機械181臺套,從耕、種、收到打捆、烘干,應有盡有。
“收割機收一小時,相當于20個人干一天。合作社25臺收割機同時下地,一天下來,光是人工就能省1萬元。”宋麗說。
尚建軍是下鄭村村民,去年,他把家里的10畝小麥交給金福臨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托管。“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效率是高!”尚建軍說,今年麥收時,10畝小麥一個多小時,就完成了收割、打捆、播種作業。“沒有托管前,小麥收割的費用是600元,交給合作社托管后支出500元,節省了100元。”尚建軍說。
通過合作社的綜合農事服務,實現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農產品質量。小麥的產量能夠達到550公斤/畝,玉米產量可達到700公斤/畝,既做到了農藥化肥減量,又保證了作物增產增收,平均每畝增產10%,增收113元。
“規模化、集約化的耕作為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創造了條件。”宋麗介紹說,高效深松、免耕播種、秸稈利用、籽粒收獲等各項技術在合作社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以秸稈回收為例,秸稈打捆每畝可回收1.5噸左右,每噸可賣160多元,除去成本每畝增收150元。使用新型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收獲一次性完成,直接裝袋即可銷售,每畝節省人工成本20-30元,進一步增加了收益。
叫響服務品牌,提高附加值
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規模經營??墒牵献魃缬猩秲瀯??村里人憑啥把地交給你?
“得通過增值服務,讓‘金福臨’的牌子更加響亮。”宋麗說。
打造品牌,統一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堅持“服務第一、效益第二、回饋社會”的經營理念,2019年免費為36戶困難群眾播種60多畝,打造“金福臨”服務品牌。托管的土地,全部參加自然災害和絕收保險,農戶可獲得每畝土地最低保障500元。
合作社通過多年高質量發展,先后帶動236戶農戶購置大中型農機具,與48戶種糧大戶建立合作關系。與邢臺市現代職業學校合作,在合作社建立了實訓基地,為廣大農民提供農業知識培訓學習。定期邀請中國農機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專家教授,結合農事需求對農民開展面對面培訓。農忙時請專家到田間地頭開展現場指導,手把手地傳授農業技術。通過開展農業技能培訓,使周邊村莊的農機手、種糧大戶、普通群眾1300多人掌握了農業生產技術。
這兩年,宋麗種地種出了名氣,合作社發展步入了快車道,還建成儲糧庫、冷藏庫、儲藏窖各一座,育苗大棚50個。組建185人的農業服務隊,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引導農戶采用水肥一體化噴灌節水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20%,提高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市場競爭力。
“今后要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完善集糧食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讓傳統農業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帶領更多農戶開著農機奔小康。”面向未來,宋麗信心十足。